言论

中国经济首季“成绩单”/张敬伟

中国一季度的“成绩单”出来了。

4月15日上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6.7%。



同时,在用电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新增就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主要指标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

第一季度的成绩单,不同视野会有不同结论。若以经济增长率论,6.7%为7年来的新低,中国经济仍未走出低位下行的周期。

综合其他经济指标,以及一季度稳定下来的股市和汇市,还有出口形势的好转,中国经济可谓企稳向好。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各大机构、智库学者和主流舆论对中国经济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谓莫衷一是。悲观者看到的是中国经济不健康的因素,也有一些机构和专家对中国经济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

中美政策顺势顺市



外部市场的反应是多元、复杂、纠结乃至偏激的。中国可以不理会唱衰中国的国际评级机构,也没有必要对看好中国市场的机构沾沾自喜。中国须兼顾外部市场对中国的传导和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

市场往往是不理性的,机构预测的影响力,伺机而动的投资者,以及跟风的普通投资者,或是非理性市场的搅局者,或是非理性市场的跟风者。

中国去年6月份以来的股市震荡,做空人民币的企图,皆是由此而来。因而,应对非理性的市场波动,也打乱了中国调结构改革的节奏,政策面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应对市场面的滋扰。

中国如此,美国也是这样。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一再展期,到去年12月份美联储首次加息后引发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紊乱,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形成了美联储加息预期再次延展的反作用力。

无论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还是第二大经济体,在市场面同频共振的风险压力下,美国和中国的政策面都表现出顺势顺市而为的态势。美国减少年度加息次数(4-5次减少为2次),中国除了向世界承诺有能力维持股市、汇市稳定外,就是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

从中美两强的市场基本面看,两大经济引擎的成绩单由一系列经济数据构成,但是观照两强经济又不能按照纯粹的数理模型来推演。

在日欧两大经济体还在震荡调整之时,美国的复苏在前,中国市场企稳在后,因而无论中美,都需要对本国经济基本面维持较长的观察期。

调结构改革已稳定

对中国而言,既要有条不紊地推进系统化改革,又需要稳增长来稳定海内外两个市场的信心。

第一季度的“成绩单”,虽是7年来的新低,但意味着调结构改革的成果已经稳固下来。而且,从通胀率维持在稳定区间到工业通缩情况的改善,乃至出口情况的好转,也给政策面增加了继续改革的信心。

更要者,牵扯政策面精力的股市和汇市也基本稳定下来。因而,第一季度的“成绩单”还是可圈可点的。

中国经济的大船,既要减轻无效负载,又要稳定前行,更要应对来自全球市场的风高浪急和激流险滩。

掌舵者,需要逆水行舟的勇气和进退有据的智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反应

 

财经新闻

经济货币政策稳定 彭博调查:大马可收获5%增长

(吉隆坡22日讯)鉴于稳定的经济与货币政策,经济学家预计,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可达5%。

根据彭博社在11月中旬对28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今年末季我国GDP将同比增长5.4%,相比上一次预测较为乐观,之前预测为4.9%。

另外,2025年首季GDP增长预测为5.2%,略高于之前预测的5.1%。

经济学家预计,大马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健,2025年经济增长为4.7%,2026年则将稍微放缓至4.5%。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我国通胀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预计末季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3.00%不变。

预期通胀降温

经济学家们预计,2024年我国通胀率为1.9%,低于之前预测的2.3%;2025年通胀为2.5%,上次预测为2.7%。

星展银行经济学家蔡汉腾(译音)认为,大马将迎来广泛的经济增长,这主要受益于昌明经济框架下的政府政策,以及依然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然而他也警告,大马作为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在‘特朗普2.0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大幅升级,从而影响我国增长,使得风险倾向于下行。

另外,根据调查,受访的经济学家中仅有6位认为,我国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5%。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