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德关系利于中欧/陈文坪

11月4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千里迢迢到北京作“旋风式”访问。他是疫情后首位访问中国的欧洲大国领导人,也是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启第三任期后,第一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在访华期间,肖尔茨呼吁北京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阻止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包括反对在乌克兰战争中使用任何核武器。

习近平也顺手推舟,对肖尔茨说,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习近平的这番言论,就是呼应肖尔茨的“请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中国采取科技围堵的当下,德国总理肖尔茨敢冒“得罪”美国而访华,就是向北京伸出橄榄枝,“修复”与中方的关系。德国希望与中国保持政治、经济、贸易等联系;而中方也投桃报李,向肖尔茨说出反对俄罗斯“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言论,让肖尔茨回国有所交代。这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是支持德国、支持欧盟的,反对俄罗斯的“核勒索”。

国际时局发生变化

回顾2020年,一度遇上搁浅危机的“中欧投资协定”(简称协定),在2020年结束前一天如期完成谈判。这让人期盼中欧关系在接下来的年头能更上一层楼。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国际时局发生了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相信是各方始料不及的。

首先是香港问题。港版国安法在港实施,香港推行新选举制度。西方国家指责中方违背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承诺、违背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

第二是新疆维族就业培训问题。西方政客指责中方政府对维族人民的强迫劳动。借此加以抵制新疆种植的棉花产品而掀起轩然大波。

特别是,欧中2021年各向对方的制裁与反制裁,引发了欧盟议会、成员国对中方的强烈反弹。欧中关系也陷入其中。

2021年5月4日,欧盟委员会表示,鉴于在相互制裁后中欧之间的外交关系恶化,争取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努力实际上“已暂停”。这意味着该协定在今年内是无法获得欧盟的批准而生效的。

其实,2022年也只剩下一个半月,该协定还是“胎死腹中”,无法重新启动。

各说各话鸡同鸭讲

还有,第23次中国-欧盟峰会4月1日以视讯方式在线上召开。因疫情因素,这是连续第二年在线上召开会议,也是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后,欧盟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的一场重要会议。

但是,会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公报,对外通报却各说各话。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峰会完全是“鸡同鸭讲”,欧盟极为重视的乌克兰战争问题,中国并不热衷。

其实,中欧关系在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下台前就发生了波动。随着2021年德国政府的更替,连带影响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受损。因为德国起着领导欧盟事务作用。默克尔当政时,德国是欧盟领导者。少了默克尔这么一位政坛重量级人物掌舵,继任者肖尔茨的联盟政府难以主导欧盟事务。欧盟立场倾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难以改变。

特别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至今已9个月,欧盟还深受俄罗斯的“核勒索”与能源危机。对中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至今没有发出谴责声明,欧盟当然提高嗓门“诉之”国际社会。

肖尔茨此次访华,政治上是加分的。因获得中方呼应“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公开言论。这也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某种“默契”和“私人友谊”。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须更实际的行动在国际事务中充分表达,让德国对中方的立场有信心,让欧盟看到中方支持的态度。而非一些不痛不痒的“外交辞令”。

中方必须加强中德关系向好的方面推进,才能稳住欧盟关系“相向而行”。否则,中德关系受损,中欧关系必将波澜起伏。

视频推荐:

反应

 

灼见

各界谴责教堂伤人事件/陈文坪

宗教和谐,是国家、社会、社区安宁的重要一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领导人都不时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一点是各宗教之间的彼此来往,以增强互信,及相互了解。

11月9日傍晚约6时,狮城宗教场所发生一起不幸事件。武吉知马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举行儿童弥撒时,57岁的本堂神父李光兴被刺伤。一位37岁男子过后被捕。

事件发生后,震惊狮城各界。最主要是伤人事件发生在神圣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在弥撒中。

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纷纷加以谴责,并呼吁信众保持冷静。警方也在当晚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细节及从干案男子身上搜到多件凶器,让人们了解整个事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深夜发声明,对当天傍晚李光兴神父在弥撒期间遭刺伤事故表示十分不安,并促请公众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联谊会文告说:“我们向来展现宗教间的同情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更是如此。让我们保持冷静,在爱与团结中携手同行。”

各宗教组织也纷纷发文告谴责这起伤人事件。如新加坡锡克教咨询理事会、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佛教总会、全真教化协会、回教理事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咨询委员会等都各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这起暴力行为。体现了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黄循财总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唐振辉等政要也在社媒发文谴责,并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以新加坡人的和谐与坚韧精神为彼此提供支持。

回顾过去,新加坡不时举行跨宗教对话与活动,让彼此间增强互信与了解。每当国家、社会遭遇一些灾害、困难时,各宗教团体都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各宗教领袖也会同台,为发生不幸的事件一起为社稷消灾、祈福,来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Covid-19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会大力推动各宗教团体和平共处与合作,致力于为和平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年10月,以巴冲突越演越烈,本地百位宗教领袖和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会员举行跨种族祈祷会,大家齐聚一堂,为受影响民众祈祷希望带来安全与和平。

共同维护种族和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领袖也一道为这起事件举行特别祷告仪式,为新加坡的安定与所有学生的安全祝祷。反映了狮城社会的团结、包容与和谐精神。

狮城教堂发生伤人袭击事件后,各社群、宗教领袖纷纷谴责暴力袭击,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多元种族的和谐相处,人民和睦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更是互信的基础。

东南亚国家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各族群、宗教互相来往,互相认识、相信彼此是长期的任务。

一旦当地发生什么袭击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缓和所引发的种族和宗教的紧张情绪。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在民间团体必须持续不断进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