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习总三国行,伊朗是最大看点/张敬伟

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中东三国外交之旅。伊朗是最后一站,也是最大看点。

伊朗不属于阿拉伯国家,而且刚刚从西方多年的经济制裁中恢复“自由身”。伊朗此时迎来中国国家元首,意义重大——上一次中国元首访伊还是14年前的2002年。



习近平主席和鲁哈尼总统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这意味着,中伊关系进入了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和其他中东国家单一的原油出口不同,伊朗在重重制裁之下,构筑了完整的产业机构。因而,伊朗的抗压能力很强,在制裁取消之后,伊朗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未来前景更好。

没有和平难有发展

伴随着伊朗“去制裁”和中伊构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伊关系将会全面提升。习近平主席访伊期间,中伊两国在国际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投资、油气、能源、人力资源开发、文化交流、信息通信、海关等多个领域签署达成多项协议或备忘录,为中伊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开展奠定基础。

中东地区依然不太平,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叙利亚内乱、IS捣乱以及沙地和伊朗间的宗教冲突等,都使该区域面临着巨大挑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中东国家和世界建立更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



以深度介入中东地区的世界大国而言,不管是美国、欧洲国家还是俄罗斯,他们在中东的存在,带来的是混乱和割裂。围绕叙利亚政府印发的多边拉锯,就是典型例证。

沙地和伊朗两国的矛盾,看似回教世界的内部宗教纷争,外部势力也脱不了干系。美国和逊尼派国家是同盟关系,俄罗斯和伊朗、叙利亚则属于另一阵营。因而,中国和沙地与伊朗的关系,必须跳出美欧俄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模式,即抛却在该区域的地缘政治利益,放弃在该区域扶植代理人的惯性思维。

中国做到了,因为中国和中东各国都没有历史负担和文明、文化上的冲突,联系双方的历史纽带是丝绸之路,现实纽带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合作共赢新契机。

正因为如此,沙地、埃及和伊朗,当然也包括叙利亚和其他中东国家,他们相信中国公平公正的角色定位。“一带一路”战略,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多赢方式,激活了中国和中东国家曾经密切的经贸联系。

由于全球原油价格的跌跌不休,包括沙地在内的油盟国家,一方面积蓄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出口更多的石油,以维持其财政平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中国的资本和产能优化产业机构,以规避原油价格暴跌所引发的经济危机。

中国资金雪中送炭

伊朗的情况相比其他产油国也好一些,不过,经过多年经济制裁,伊朗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中国的资金和产能,对于这个地区各国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因而,中伊两国完全有可能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双边的战略合作关系。

当然,中伊战略合作关系也面临挑战。譬如伊朗核问题制裁取消了,却因为伊朗试射导弹又引发了新制裁,而且也牵涉到相关中国企业。可见,只要中东地区紊乱的地缘政治形势不好转,中伊合作就面临着来自西方社会的滋扰。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石习会推动恢复对日免签

报道:毛峰

习近平与石破茂出席在秘鲁会谈,习近平引用孟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名言勉励石破茂扫除中日障碍,也允诺落实对日免签和解禁水产。

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能只说不做坐而论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与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在秘鲁举行面对面会谈,习近平引用孟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鼓励石破要勇于破除中日关系障碍。石破表示,希望日中双方努力,不断积累具体成果,让两国国民实际感受欣慰。

据《亚洲周刊》了解,中日两国首脑决意联手先搬掉当前阻碍中日互惠关系发展“两块石头”,即尽快恢复中国对日公民赴华短期免签和取消中国对日本水产品进口禁令。

同时通过加强多层次高级别对话与多领域交流,把中日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落到实处。

共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中日两国领导人于日本时间11月16日上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首脑会谈,这也是石破茂再任首相并第二次组阁仅仅5天,就与习近平首次进行面对面会谈。

为了避免被日本媒体渲染过于“媚中”或“亲中”的形象,石破茂在与习近平拍摄“握手秀”时刻意保持了不苟言笑之严肃,但内心却对最快时间内实现与习近平面谈喜出望外。由此也释放出石破新内阁新政权有意推动日中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积极意愿,成为中日关系改善的一个转机。

首次石习首脑会谈以同声传译方式进行了约35分钟,超过了原定的20分钟。

扩大中日共同利益

中日两国首脑同意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扩大中日共同利益,也就中日间存在的现实问题坦率交换意见。

习近平在会谈中表示,在国际和地区局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与日本相互是伙伴,希望恪守不会成为威胁的共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对此,石破茂予以了积极回应。他表示,日中两国拥有共同的大方向,对国际社会也具重要意义,希望与习近平建立坦诚对话的关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在会谈中特别引用了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暗示鼓励石破茂要勇于继承其政治恩师田中角荣冲破阻力恢复建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胆识,为改善中日关系决不退缩,勇往直前。

据《亚洲周刊》了解,该孟子所言是日本原首相田中角荣生前经常引用的名言。

石破茂是在田中角荣亲自扶持下走上从政之路,当选国会议员并石破天惊当选日本首相的。

在日本政坛保守政治势力对华强硬占据上风,石破茂在自民党内支持基盘并不牢固的背景下,习近平用石破恩师信奉的孟子名言激励石破,凸显了北京希冀石破茂能为突破当前中日关系困局有所作为,也为目前在自民党内根基不深执政基盘并不牢固的石破内阁增添政绩。

日核废水引起反弹

石破在会谈中心领神会北京政治意图并积极跟进表示:“为推进日中关系稳步发展,国民的理解和共鸣不可或缺。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不断积累具体成果,让两国国民能够实际感受到日中关系的发展值得欣慰。”

对此,习近平同样心照不宣,当场允诺将按中日协议落实解禁对日本全部水产品暂停进口的措施。

去年8月日本正式开启“排海阀门”,将福岛核事故中经处理的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中国强烈不满与反对,并出台强硬措施,禁止日本全国水产品的进口。

对此日本一直呼吁中方尽快取消对日本全部水产品进口的禁令,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现实新问题。

中日首脑秘鲁会谈后随即就有日本媒体传出消息称,中国国营旅行公司领导等已接到相关通知,中国政府正在考虑恢复疫情前对日公民短期逗留免签政策,最快将在11月底前正式官宣。

这被视为中日首脑着手切实解决影响中日关系第二个问题的又一新动向。

《亚洲周刊》于去年8月中旬报道了中国应尽快恢复因冠病疫情而暂停对日本公民短期赴华免签政策,对于有中国舆论提出要把恢复对日免签与希望日本实施对华免签划等号的“外交对等论”以及“单方对日免签不平等论”,指出了其可能会误导中国民众认知,实不足取。

《亚洲周刊》唯一独家报道引起北京高层重视,中国外交部由此因势利导,把扩大对外单方面免签,作为中国外交新政,以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大

去年12月始,中国决定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今年3月14日起,中国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等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

7月1日起,对纽西兰、澳洲、波兰3国试行免签。

11月8日起,对韩国、挪威、芬兰等9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中国外交扩大开放和免签政策,为中国恢复对日本单方面免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消除障碍,切实推进两国民众相互往来交流提供新动力。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