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事后孔明马后炮/周若鹏

我们一早就知道这次行动管控会失效,只是心底一厢情愿地希望状况会变好,不想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当然希望情况变好啊,这些日子还能困在家中上班的,叫做幸运了;不知有多少人失业升白旗,甚至患病失去性命。

怎么说早知会失效?这里有一艘船,每个水手都想当船长,航向忽左忽右,总之朝荷兰进发;其中一个水手的工作居然是在船身打洞,还打了12万个。这样的船能不触礁吗?能不沉吗?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没什么人提“接触追踪”这回事了?去年第一回合行动管控凑效,是因为每日确诊人数还在百位数,尚有人力做接触追踪,及早隔离可能染病者减低社区传染。

假设每个确诊病患平均接触10人就好,也假设这10人当中必须为3人做第二层追踪,那么卫生部要为一个确诊病患追踪40人。如果这天有100人确诊,就要追踪4000个接触者,再假设处理一个接触者前后耗时10分钟,那是600多个小时的工作量。若要在12小时里完成,需50位工作人员。

如果确诊人数是5000呢?那要追踪20万人,不必算你也知道不可能。当每日确诊人数超过某个临界点,接触追踪等同废了。此时唯一办法就是限制全民行动,避免病毒再蔓延。但是,为了经济民生又开放某些工厂、工地继续营运。劳力工作者往往是低收入群,不管在工作地点如何完美遵循SOP,住所难免比较拥挤,传染风险相对高。

先专注撑过今天

雪州大臣报告说八成感染群源于工作地点,他没说哪类工作地点,但可以这么推测。

故此,行动管控一开始就注定溃败。这艘船先打了12万个洞才推下海,然后要全员拼命舀水倒水。然而政府除了行动管控也没什么其他招数了,那么现在我们该怎办?船长大量抛出救生圈,能拿就拿,此外就是自己不断划水,别让自己沉下去。

我自己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都放在撑过今天,明日愁来明日当。从美国朋友口中得知,那里的生活确是逐渐回复旧常态了,明天确实会更好,请大家必定要撑着。待恢复元气了,到时我们再一起来把烂船长和坏水手通通推下海喂鲨鱼,好吗?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