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工智能加速能源革命/潘政麟

人工智能(AI)可说是近期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前有生成文字(ChatGPT)的横空出世,后有影音生成(Sora)的一鸣惊人。

许多人都认为人工智能的拐点已经到来,英伟达、OpenAI等的首席官认为5年内,通用型人工智能(即能够跟人类对话自如,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许多事情)将会在5年内出现。

之前曾有一篇《AI浪潮下的能源短缺》,里面阐述人工智能I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猛增,甚至是造成短缺。

古人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需求总是会激发人类的创造力,能源的短缺或许会让能源的革命快速到来。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社会大部分能源来自化石燃料。纵使近期有新能源的加入,但新能源的一个致命伤是发电量远不如化石燃料,且有着一定的因素限制。

例如太阳能转换太阳能的效率为最高20%左右,且受限于天气的影响;亦或是风能水力受限于地理因素。而化石燃料只需要进行买卖既可以达到发电的效果,唯一缺点是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人类能源需求猛增

核能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核辐射泄漏却是阻止人类进一步发展核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对于能源需求只会猛增,不会减少。前期的制造、中期的人工智能训练以及后期的人工智能运作,都离不开大量能源损耗。

因此倘若人类需要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那么能源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甚至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能源革命来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部署。

核聚变是最有可能产生能源革命的能源之一。有别于核裂变(现如今核能的发电方式)是一个重元素原子分裂成不同的元素原子;核聚变是将2个氢原子(最轻的元素)融合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当中伴随着大量能量的释放。

但想要实现稳定的核聚变反应,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难题就是持续实现稳定的核聚变。

想要发生核聚变,就需要将氢原子高温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在高温下,氢会发生形态转变,变为等离子体),如何在高温下持续控制氢等离子体就成了一个难题。

人类实现控核聚变

2024年2月,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布了文章表示上述难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得到解决。在人工智能参与前,可控核聚变只能维持几秒钟,但有了人工智能的参与,目前人类能够实现几分钟的可控核聚变。

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提前识别等离子体不稳定的情况,且根据情况来改变环境条件,让可控核聚变得以持续进行。而在此之前只能通过人类的经验判断来维持几秒的可控核聚变。

前不久有“LK-99”超导体的火热,实际上就是关系到能源。倘若人类能够实现室温超导体,那么能源上也会是一个革命,这样我们传输电力就不会有损失。如今我们电网输送能源会有大量的能源在传输过程中损耗。

有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来寻找更加可靠的新能源材料。此前谷歌发文《自然》期刊上表示建立了GNoME,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新预测出几十万种的新材料。

此前,人类已知发现的材料只有几万种。当中一些材料很有可能是能够让人类实现能源革命的材料,例如室温超导体、提高太阳能发电的关键材料等。

人类的发展历史总是离不开能源。钻木取火就是希望得到能源(火),让能源为人类所利用。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总是随着人类可支配能源总量增加而增加。人工智能非常有可能是人类下一个科技革命,但能源上仍然需要一个革命,以匹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反应

 

财经新闻

经济学家:AI影响劳动力有限 政府应重估投资重点

(吉隆坡27日讯)经济学家杰弗里威廉斯表示,大马人才机构关于未来工作趋势的最新调查显示,人工智能(AI)的影响有限,并建议政府应将时间和资金专注于其他地方。

杰弗里威廉斯指出,该机构的调查试图强调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对未来工作的影响,但这一努力似乎是在复制2013年弗雷和奥斯本提出的错误观点,即自动化将导致美国47%的工作岗位消失。

多机构传播错误观念

他在“自由今日大马”的最新专栏中写道,虽然弗雷和奥斯本现在主张更细致地解释自动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对任务而非工作的影响,但多个咨询机构仍在传播这一错误观念。

人才机构在报告中声称,未来3到5年内,10个行业的62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高度影响,这些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

然而,深入分析数据后发现,这仅占这些行业工作岗位的18%,占劳动力总数的3.6%。

此外,逾72%受影响最大的岗位集中在批发零售、食品制造和服务行业,这主要是受到在线购物的冲击,而非人工智能的直接影响。

这种现象并不足以证明政府需要以紧急措施进行干预,更不能为耗费大量纳税人资金寻找正当性。

同时,96.4%的岗位将不会受到“高度影响”,而未参与劳动力市场的720万人也完全不受波及。

威廉斯批评,政府顾问忽视了这些群体的需求,却追逐技术风潮,试图实施“技术中介”主导的策略。

他说,事实上,大马多数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与商业模式,更多的是采纳海外开发的技术,如客服聊天机器人,而非原创性技术开发。

偏重AI易忽略更紧迫领域

威廉斯进一步强调,大马向来是技术的采用者而非创造者,这反映了在研发投资方面的不足。

“尽管采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但往往也会导致失业和就业不足。因此,在权衡成本效益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警告说,对于大多数马来西亚企业,尤其是微型及中小型企业而言,目前尚没有明显的商业案例。

“盲目推动人工智能可能反而分散了企业对既有成功商业模式的注意力,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威廉斯续说,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也会忽略了对其他更迫切领域的支持,例如护理经济中的培训与技能开发。

他呼吁政府减少对经济环境的干预,让市场自主选择人工智能的接纳程度。如果人工智能确实能带来商业价值,企业家自然会沿着利益轨迹行动。

“与其过度干预人工智能的发展,政府更应专注于改善整体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自由决策空间。这才是确保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双赢的正确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