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格教育不该是学校科目/黄利杰

目前上映中的泰国电影《模犯生》(Bad Genius),剧情讲述一群天赋异禀的学生逢考必A,于是把考试变成一门生意,用尽方法替人“出猫”,帮助顾客在各种考试及格甚至获取佳绩,再收取巨额的费用。

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看过一则新闻,报道当年国内大学的法律系考试中,竟有学生愿意付出逾千令吉购买泄漏的考题;往后的许多年,类似新闻偶尔会出现,似乎也曾扯上医学系;至于没有新闻见报的日子是否代表没人作弊,那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大学生作弊,带出两项重要的问题:一. 中小学教育不仅没有培养出具道德的大学生,甚至也没有通过考试甄选出具学术实力的大学生;二. 这些法律系、医学系的学生若是作弊成功,进入职场后,将会在各自的领域造成多大的破坏?

律师,即使没有伸张公义这么伟大,至少也要维护法治精神;医生,更是随时操纵病人的生死,不可儿戏。不过,如果这社会上有律师和医生是通过作弊获取就业资格,我不禁好奇他们选择这个科系的初衷是什么?这过程中又接受了怎样的教育?

师生都只关心考试

还记得求学时,上语言课,老师没有教我什么是文字的美,只教我怎样猜测考题;上沟通课,老师没教我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只教我怎样回答考题;上普通常识课,老师也没教我何谓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真谛,只教我怎样争取到最多的分数。

以此类推,法律系的导师应该也不会告诉学生,公义有多重要;医学系的导师应该也不会告诉学生,人命有多珍贵。当一个领域的知识被列为学校的科目时,这门知识背后的哲理、宗旨与情操都不再受重视,老师和学生都一样只关心眼前的考试。



其实,考试和人格可以并行不悖,前提是老师必须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具备道德、爱心与责任感,自然就不会作弊,而会量力而为,以服务为目标。可惜的是,现在连“道德教育”都变成一个科目,去让学生猜测老师所要的答案。

据我观察,《弟子规》受欢迎是因为它并非需要考试的科目,而且合格的导师都以培养学生品德为己任,所以,学生在实践书中道理时也并非为了考试,而是内化为本身的价值观。它有被推广的需要,也必须慎防被人们扭曲为另一种“科目”或“商品”。

反应

 

言论

教育政策不可朝夕令改/东之盈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与高教部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建议恢复小六(UPSR)与中三(PTS)考试,并认为教育政策不应该因为政权更迭而随意被更换。

这两项考试被当时的国盟教育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所废除,并以课堂评估(PBD)与校本评估(PBS)取代。副首相与部长们认为,考试制度必须给予改革,以免更多学生因而辍学。        

当今政府发现,自从这两项考试被废除后,竟然有1万177名教育文凭(SPM)考生没有参与考试。这些学生无法掌握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因此放弃学习,也失去应考的能力。

扎希认为政府与领导人可以更迭,但国家教育政策却必须有结构性的体系,以免学生变成牺牲品。当时教育部没有考虑废除这两项考试的后果,果真是带给教育领域相当大的困扰。    

缺乏竞争失学习目标

教育政策时常朝夕令改,必然带来负面的成果,也因为推行比较松弛的政策,而让学生无法朝向优质的教育有更积极的动力。虽然现在学生能够更快乐学习,符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看法,但事实证明缺乏竞争,也让学生失去了追求更优质教育水平的精神。        

如今教育与高教部长对评估与校本评估所产生的弊端有所见解,也可能是教育部官员取得校方的反馈,确认小六与中三考试被废除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于失去了竞争力,也没有一个确定必须达致的目标,最终证实小六与中三考试具有鉴定学生学习进度的制度,是一项更有水准的教育评估制度。        

由于教育部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有退步的现象,那些拥有强势意志力的学生,依然独占鳌头,但那些意志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最终可能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为了达致减少学生的辍学率,深信最近教育部将推动更多教育改革措施,以便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政治斗争挫教育改革

拉兹所推行的教育改革显得杂乱无章,也因为政治斗争导致教育改革受挫,最终将达致国家教育水平变得更加落后,也无法达致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总体目标乃在德、智、体、群、美等方面,都有全面且具个性的发展,但现今教育制度却无法激起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导致教育政策无法达致崇高的目标。

拉兹除了废除两项考试,更把假期时间更改,结果导致整个教育系统产生混乱。如今的教育部长想调整假期时间表,显得困难重重,只好一步一步调整将来的假期,却无法立马就给予恢复以往在年底放假的情况。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