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智力商数”到“学习商数”/黄英豪博士

与Z世代学生打交道要适应他们及时满足的心态,上周听到我说《西洋学者“打太极”》,西方管理科学不再被青睐大家都表示“异常关注”,赶紧问我是不是他们所学已作废,不再适用于现今职场(其实他们是比较关心考试会出什么题目)。我说非也,要东西合璧汲取各自的精髓,穿梭于不同文化背景,如鱼得水,方为上策。

近几年来,人类对知识的追求逐渐进入“现买现卖”状况,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今时今日可以说是宇宙乾坤,弹指之间。



“智商”的历史

现在的孩子缺乏“以能待机”的心态,以前我们是说“学以致用”,可是千禧儿没有耐心等待,万一学而无用,怎么办?那可不是浪费青春?

其实,我常常告诫我的学生们,要把视野打开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种环境,汤马斯·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身体力行,步步追踪,肯定了“全球化”的不可逆转。佛里曼在文学界德高望重3度蝉联赢得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由他娓娓道来,铿锵有力。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只不过是人类进展史的一个过程,当今顶尖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苦口婆心的告诫人类切莫掉以轻心,今日的网速与电脑计算器操作的速度惊人,那也就是说电脑比人类学习还要来得快。



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 – Intelligence Quotient)乃由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于1921年首倡,一直到那个时候人类基本上并没有个比较客观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度”。智商沿用两个参数的比例来判定一个人的智力,那就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以此数据再乘以100就是那个人的“智商”,而100分就是“正常”智商。

而“心理年龄”则是由一系列的问答题来决定,就犹如其他科研学术的演进“心理年龄”的测试长年以来饱受攻击,正所谓树大招风,可是一般用在同一群人的范围来做比较还是可行的。

在广大人群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智商是在85到115,而超过130与少过70分各占有2.5%。多年以来学术界都是运用智商来分门别类,区分学生,而工商界也常常借用智商来做人事取舍

近年来,因为科技的突飞猛进,学术界开始探讨另一层次的学习模式,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尘埃落定,人类开始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多项发明陆续出台,学术模块大致定调。然而,那种学习方式给人有种“倘若用到”的感觉,而现今的资讯太过发达根本没有必要背死书。取而代之的就是时下蛮受学生欢迎的“及时学问”,只要你能够上网搜索找到可信资料则事半功倍。

“学商”的未来

所以只要你能“及时”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加以分析,及时运用举一反三那你就是圈内佼佼者,这叫做学习商数(“学商”- Learnability Quotient )。与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异曲同工,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是超时代的,跨时代的。

从“智商”的演进一直到“学商”也是经过一段蛮长的过程,间中还有由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于1995年提倡的“情感商数”简称“情商”(EQ – Emotional Quotient)。在当时被誉为超时代巨著,是讲述一个人的情感和情绪稳定性遂而影响,学习,判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共处的能力。

千禧年的降临又再一次把全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推向另一个高峰,网际网络的普遍化给很多传统行业来个措手不及,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人与人之间隔膜从此越是模糊。突然间人们发现与不同的种族,肤色,文化,教育和政治背景的人交流交往一夜之间变成个严峻的挑战。这个时候“文化商数”(CQ  – Cultural Quotient)应运而生,于2003年由伦敦商学院鄂理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洪洵教授合著的《文化智商》首倡。

书中不乏实例,建议人们以同理心看待事物而不是闭门造车,凡事要以沟通,互惠,协调为出发点,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蓝海战略》于2005年问世,整个工商学术界顿时刮起一阵互利互惠,避重就轻的战略思维。接着下去就是上个星期我们谈到的《白海战术》,《阴阳学理论》等学说的出现。

最后我跟同学们说,综合智商、情商、文商、学商、时代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加上中外古今学术理论的融会贯通,予以实践,那才是21世纪生存之道。

■黄英豪博士

反应

 

言论

一人一票≠幸福/罗汉洲

最近在网络上听见2位中国內地姑娘在香港与德士大叔的对话,颇具振聋发聩的威力。

首先是德士大叔数落2位姑娘说:我们(香港)是开放、自由、有投票、一人一票、投票选领导人的,你们都没有,你们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你们不要帮他们说假话。

一人一票等于民主?

中国姑娘回答:我们不需要选举,我们不用操心,国家一切替我们安排好,选个啥;我们开心就好,不需别人替我们安排、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生下来就吃糖,没苦硬吃做什么;尖沙咀七八十巴仙(消费人)是中国人,香港经济靠我们中国人撑起;喝着娘的奶还嫌弃娘不好;中国可能有30%人过得不太理想,70%人都可以的、挺好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好,还能來香港玩,来消费吗?我们带着钱过来,不论现金还是支付宝,我们有钱,一分钱都不少你们的;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人都在家里舒舒服服,给儿女养着。

2位姑娘说了几遍“我们有钱”,当然会令香港人不爽,但她们确是有钱,若不是那位德士大叔轻蔑中国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人民生活困难,那2位姑娘也不会声声“我们有钱”。且目前每一个国家都遭逢经济衰退,每一个国家都有难找到工做的人,中国不能幸免,别以为只有中国经济衰退。

德士大叔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出生,自小所听到的都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污蔑化、妖魔化的宣传,心里已先入为主,咬定中国没有民主、没自由、人民生活艰苦。香港回归后,他听到来自中国的资讯,他认为是假话,中国游客讲的话,他认为是“帮他们说假话”。

那位德士大叔与所有的“民主自由之士”有共同的盲点,就是以为一人一票就等于有民主,有投票权就等于人民必定幸福,人民选领导人,国家就肯定繁荣进步。

中国人幸福感高

事实是这样吗?太多的事实否定了这种观念,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经济体,许许多多一人一票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是科技大国,许许多多投票选领导人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能够在月球背面把土壤挖回来,没有一个一人一票的国家做得到。

欧洲权威研究机构调查后的结论说,中国人的幸福感最高,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最高;世界银行称赞中国扶贫工作做得最好,脱贫的人日渐增加。另一边厢,欧美国家街头流浪汉也日渐增加,叫中国人选个啥,有甜何必自讨苦吃?

中国人生活困苦、没有自由?中国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出国旅游、消费、暴买,中国人也是欧美奢侈品最大消费群;欧美国家已禁止中国人随意购买土地、产业、企业,它们也禁止中国人投资于某些行业,中国人的钱多到令欧美那些一人一票的国家害怕,唯恐人民币淹没它们。

我欣赏那2位中国姑娘的话:我们不需要投票,我们开心就好,不需要别人替我们安排。德士大叔视如拱璧的一人一票,中国人却视如敝屣,但他们活得比许许多多有投票权的人开心。

德士大叔有一句话倒说得很对:我们的天空和你们的天空是不同的。

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就好了,别强迫别人活在我们的天空下,别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天空,目下天下滔滔,正因为欧美集团强迫别人必须接受他们的天空,更企图强行为中国人安排怎样生活,殊不知中国人活得比他们更开心幸福。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