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厕所看社会文明/许国伟

学者陈平原在《厕所文化》写道:“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在厕所里暴露无遗。”

这句话,一针见血。

公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社会文明,尤其公德心。这,包括学校的厕所。

 学校的厕所,固然有清洁工人定时打扫,但真要常常保持清洁卫生,说到底主要仍靠学生的公德心。在记忆中,学校的厕所常湿漉漉的,尿斗和厕格的地面更是如此,都搞不清究竟是水还是尿。

毕竟有些人上厕所有不良习惯,射不准也算了,还爱留下纪念品。最过分的是,马桶里常见冲不走,或冲不干净的粪便,甚至有时粪便的完整形状,让我怀疑人生:这家伙是不是根本没冲水啊?

厕所里通常都通风不佳,沉屙日久的阿摩尼亚味,总会飘散其中。就算通风良好,遇上有人不冲水,让整坨粪便完整供奉着,那味道是绕梁三日都不退散。还有更恐怖的,就是马桶堵塞,粪水溢满。

真心觉得,苦了清洁工人。

所以,人有三急遇上这样的厕所,实会觉得倒了八辈子的霉,难怪人们有时宁愿不上厕所。因此,教育部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博士日前谈到学校公厕问题,还确实真是问题。

改善通风设计

他说,许多父母和教师说,不少学生不吃早餐,是不想用餐后在校内使用又湿又臭的厕所。

所以,教育部在未来建设新学校和维修项目时,将改善通风设计。

这一点,相信不少学生和父母,都有共鸣。

但是,只是改善通风设计仍是不够,因为说到底公厕的清洁卫生,还有赖使用者的公德心。

如果我们无法教育孩子,在学校养成公德心,共同维护学校厕所的清洁卫生,他们踏入社会恐怕就难了。

这也难怪外头许多公厕的清洁卫生情况,让人不忍卒睹,以致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吐槽,说国内肮脏和恶臭的公共厕所让他感到丢脸,因为这反映大马人缺乏公民责任意识。

当个人连维护公厕清洁的公德心都没有,就不用期望他对社会的共同责任感,还有公民意识了。

或许,教长除了要改善学校厕所的设计,也要加强学校对学生公德心的教育了。

反应

 

言论

招牌问题依法处理即可/许国伟

纯中文招牌的课题,再吵下去很可能不再是法规条例和商业操作的事,而是撩拨种族情绪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上个星期,在社媒贴文挑起商场的清一色中文招牌,说自己彷佛身处中国。

老人家这一声质疑,已经在撩拨种族情绪。本来老人家贴文碎碎念几句就算了,偏偏吉隆坡市政厅“神助攻”来取缔违例的招牌。

虽然当局事后说明,取缔行动跟敦马言论无关;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别说时间点这么巧合。

这除了让人错觉,敦马有“喊水会结冻”的影响力,也使到中文招牌课题如燎原之火,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让有心机的政治领袖,找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几年来,中国餐饮业在我国发展蓬勃,从传统菜系到新颖口味的中国餐馆,有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

本来,饮食文化是不同族群其中一个最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如果凡事从种族主义入眼,观感就不同了。

他们不看中国餐馆带动的经济消费,就只看中国资本的入侵;不看中国餐饮带来的饮食变化,就只看中文霸权的问题。

因此必须警惕,不要让政治人物炒作这种狭隘思维,在国内形成21世纪的“新黄祸”论述。

“黄祸”,是19世纪欧洲极端种族主义者,利用人们广泛对黄种人(中囯人)的焦虑与恐惧,极力扩大渲染后制造的“假想敌”,来牟取政治目的。

如今不只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国盟的伊党和土团领袖更是落力炒作清一色中文招牌课题。

这不只是为了本身政治利益,或许国盟也想借这个课题,转移内部为争潜在首相人选的矛盾。

其实,清一色中文招牌的问题,不需折腾闹到这么大的,因为原本就可以依据法规处理。

隆市政厅已经说明,所有商店必须遵守1982年广告法令(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使用国文,也能使用任何语文,但国文文字必须处于显眼位置,字体必须大过其他语文。

隆市厅可低调处理

这风头火势下,隆市政厅可以低调地先通知招牌不符规定的商家,在一定期限内更改招牌,降低课题热度和冲击。

结果,执法单位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取缔,真是白送子弹给政客,给政客再炒作的机会。

这样的“神助攻”,还是免了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