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分担付费换较低保费/陈天文

最近在论坛,有人比较两张医药保单,一个有分担付费条款(CO-INSURANCE),另一个则没有。

消费者心理层面,是压倒性的会选择保客不用共同负担医药费的保单,理由是买保险就是要他方在事情发生时埋单,自己还要付费说不过去。



但,既然不受欢迎,为何还是会有分担付费条款出现?

其实,这主要是让保客监督医院,避免收取高昂的医疗费。就医时,保客与保险公司有共同利益,要分担费用,无形中就会关切费用的多寡。

其二,很大程度杜绝胡乱就医的情况,也杜绝了不必要的额外检验项目。共同付费制度的投保人,不会为了一些初期的情况,比如第一天的肚痛,就入院医疗,也会阻止医院做一些自己认为不需要的检验。

基于以上的节省,分担付费的保单就相对的廉宜及可负担。医疗费用的增长向来比通胀率高,在商言商,保费的增长预期也是相应对等。考虑到保费涨价的速度比薪水高,未来选择分担付费的医疗保单或许是无可奈何的事。



另一个保客排斥的条款:免赔额(DEDUCTABLE)。

最近接到一个医药保险估价,一个有免赔额1万,一个没有免赔额,价格差额大,前者价格真的很大众化。当然,算几率,索赔大多是在1万以下,设定免赔额让保险公司少了很多琐碎的赔偿,节省了人力审查及理赔,保费得以大幅减低。

投保不就是把自己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吗?如果自身付得起分担付费、免赔额,接受这些条款换来低保费就很正常了。

市面上,很多公司都有提供雇员医疗保障,这些雇员另行购买的医疗保单形成了重叠投保的现象。

投保不能承担的风险

比如 A 买了3万年限额的医药卡,服务的公司又有1万限额的医药保险,假设A入院医疗8000元,他只能向两者其一索赔,或要两家保险公司共同负责(假设一家2000,另一家6000)。A应该买个1万免赔额的医药卡,以节省保费。

贯彻有能力承担就不投保的概念,笔者向来不买车镜保险,家里4辆车,假设每辆车镜保费75令吉,总额每年300令吉;一年半的节省就可以承担爆镜一次,车镜可没这么频密爆裂吧?

报载,这6月,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调涨医药保费,在未来,保客应关注如何有效益去投保。

反应

 

要闻

沈志勤:保费暴涨50% 国行须介入调查

(吉隆坡27日讯)人民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促国家银行介入调查保险公司调涨医疗保险费事宜,以维护人民利益。

他说,既然鸡蛋涨价10仙都可以调查,那么随着保费涨价数百令吉,希望国家银行可以介入及调查。

“国家银行不应该以保费涨价是商业决策,是市场自由的‘自愿买卖’交易为由,而拒绝介入此事。”

沈志勤今日在国会媒体中心召开记者会时以一份保险公司给顾客的信件为例,点出保费涨幅达50%的证据。

“根据年龄,46至50岁的投保人以前的保险费是一年1133令吉,如今则是一年1699令吉,涨幅为50%。”

他说,保险信函内有提供图表,显示出保险涨幅确实存在。

“一名癌症患者向我投诉,他向一家保险公司投报了15年,但基于保费调涨262%以致无法负担,不得不因此断保。”

沈志勤也举出另一案例,一名车祸伤者的家属向他反映,伤者在发生车祸后原本被送到一家私立医院接受治疗,而院方征收的医疗费为20万令吉。

“由于伤者的入院程序不对,后来转院到半私立的国立大学医疗中心(HUKM)就医,收费却仅是6万令吉。”

私立医院过度收费

他说,由此可见,确实存在私立医院过度收费的情况。

“我不要说出是哪一家私立医院,我无意让任何人蒙羞。我也不是说一定存在赚取暴利,但至少国家银行应插手调查,再作出决定。”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