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小的本质:跨文化教育视角(下篇)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及启示/林国安

教育民主化思潮呼唤人们反思“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探究、总结多元文化教育基础上,提出“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概念,并发布《跨文化教育指南》。

跨文化教育概念是与教育公平、教育民主联系在一起,超越多元文化观,关注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通过对话交流和对等互动,促进各种文化在社会中平等交融,产生共享文化表现;在教育中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发展和维持一种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跨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在尊重、理解与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多元文化社会中各种文化的主体性,批判主流统治文化,反对统一文化,主张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多元共存,建立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

当前我国华文小学外有“同质化”危机,校内学生种族结构多元、社会文化背景相异。

如何对待校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处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关系,攸关民族教育本质的维护。“跨文化教育”理念或许具有启发意义。

“留根工程”



首先,文化须要通过教育来传播,华文小学是华文教育的基础,是民族文化承传的“留根工程”。华文教育须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但不歧视、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学校整个环境和氛围要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情境,要让学生理解、认同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文化自信,而且也倡导理解与尊重其他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文化间的差异。“华小不是华人的学校”论和“宏愿学校”概念,显然是放弃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追求。

其次,构建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教育部研拟课程标准和编纂教材,要通过具体的文化内容和事件,传播普世的价值观,充分反映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非仅突出主流文化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华小课程设计要体现多元社会中多元文化互尊共处的观念,既能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欣赏不同的文化;课堂教学要创造机会让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永续发展新契机

其三,学校教育要理解和适应学生的不同文化、行为和学习方式,华小要提供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增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华文学校儒家人文氛围、和谐包容的文化生态,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跨文化教育”理念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并被认为是构建多元化和谐社会、尊重平等人权的有效途径。

5·09大选产生“希盟”新政府,61年骤变,开启新格局、新希望,我国政经文教发展将置于新的历史方位。期望“希盟”新政府以“跨文化教育”思维,制订开明公正教育政策,支持支援各民族语文教育事业发展,为华文小学发展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给华文教育的永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反应

 

雪隆

郑玉蓉吁华校教师 加入公会捍卫华教

(巴生19日讯)雪州华校教师公会主席郑玉蓉校长呼吁华校教师加入教师公会,一起捍卫及维护华文教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工作者。

郑玉蓉在雪兰莪华校教师公会欢庆成立72周年午宴致词时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教育路上人越多,就更有力量一起守护华教和中华文化。 

她指出,雪州华校教师公会逢双周年庆,就会颁发25及26年服务奖、退休教师感谢状等,以表扬老师的无私奉献。

“本会也举办挥春比赛、户外写生比赛,颁发会员子女成绩优异奖励金,推荐会员参加教总所主办或协办的教师国内及海外课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及专业能力、开拓视野。”

她提醒,选择当老师,要有决心,面对挫折、挑战与环境变迁,都要相互勉励、坚守初心。

出席嘉宾包括教总主席谢立意校长、副主席方良妹校长、开幕人小手行动慈善基金会主席陈峋吉、筹委会主席黄勇文校长、雪州华校教师会副主席萧慧莉校长、顾问王谦怡校长、郑有义校长、吴爱月校长、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校长、雪州教育厅助理厅长李碧凤督学、吴国顺督学、华文科助理总监马惜琴督学、雪州华小校长理事会主席黄西利校长、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杜淑菁校长、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总监戴庆义校长等。

当天大会也颁发纪念盾牌予荣获不惑乐龄精神奖的顾问兼雪华高师同学会主席叶俹诚校长、3位荣休理事、7位服务满25及26年的会员;同时也颁发感谢状予22位荣休会员。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