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学习,不只是经济/许国伟
团结政府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向东学习”不只是向日韩学习,也要包括中国在内。
一时,获得各界好评。其实,早在2019年4月,时任希望联盟政府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说,大马要向中国学习。
还有人比马哈迪说得更早。2016年11月,时任国阵政府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说,向东学习除了向日本及韩国学习,他也多加一个国家,就是中国。
他们说这番话时,有其时代背景也各有盘算;这不是谁抄袭谁的问题,或许正反映了向中国学习,是大势所趋。
这些年来换了几位首相,都在说向中国学习,我们究竟有在学什么?
大致来说,领袖说起向中国学习,都离不开经济,彷佛都只看到中国经济腾飞,就想靠一堂成功学来求带飞,就能复制人家的成功。
其实,向中国学习,不只是经济,可以学的很多。
当然,所谓学习,都是向好的学习。
那么,有什么也是值得学的?
一,中国速度。
如今中国速度有很多意思,可以是中国高铁速度,或是建设工程速度,也可以是中国网速速度。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速度更可以是某个平台的销售速度,或是某个主播带资速度。
说到底,中国速度离不开学习,再模仿或创新。
有些人可能会取笑中国的山寨,不过就算是山寨,也山寨出新高。因为山寨也是中国速度的一种。
中国速度要学的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断追赶,唯恐落后。
二,中国打贪。
中国官场贪腐案层出不穷,一些打贪打腐案件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存在政治动机。
就算是如此,中国政府这些年来打贪,不只是打苍蝇,还真有打老虎。
打倒的重大案件贪污犯,或死刑或无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个人全部财产被判没收等等。
该出手就出手
中国打贪要学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祭重典严惩贪官污吏。
有句阿拉伯流传很广的谚语说,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
意思就是说,要真心去学,哪怕是多远。
速度跟打贪这两件事,我们说了很多,如今速度依然慢,打贪也没打大白鲨。
如果觉得要向中国学习速度和打贪,可路途太远了,那不妨考虑向新加坡学习吧。
毕竟一水之隔这么近,走路都可以到。
招牌问题依法处理即可/许国伟
纯中文招牌的课题,再吵下去很可能不再是法规条例和商业操作的事,而是撩拨种族情绪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上个星期,在社媒贴文挑起商场的清一色中文招牌,说自己彷佛身处中国。
老人家这一声质疑,已经在撩拨种族情绪。本来老人家贴文碎碎念几句就算了,偏偏吉隆坡市政厅“神助攻”来取缔违例的招牌。
虽然当局事后说明,取缔行动跟敦马言论无关;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别说时间点这么巧合。
这除了让人错觉,敦马有“喊水会结冻”的影响力,也使到中文招牌课题如燎原之火,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让有心机的政治领袖,找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几年来,中国餐饮业在我国发展蓬勃,从传统菜系到新颖口味的中国餐馆,有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
本来,饮食文化是不同族群其中一个最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如果凡事从种族主义入眼,观感就不同了。
他们不看中国餐馆带动的经济消费,就只看中国资本的入侵;不看中国餐饮带来的饮食变化,就只看中文霸权的问题。
因此必须警惕,不要让政治人物炒作这种狭隘思维,在国内形成21世纪的“新黄祸”论述。
“黄祸”,是19世纪欧洲极端种族主义者,利用人们广泛对黄种人(中囯人)的焦虑与恐惧,极力扩大渲染后制造的“假想敌”,来牟取政治目的。
如今不只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国盟的伊党和土团领袖更是落力炒作清一色中文招牌课题。
这不只是为了本身政治利益,或许国盟也想借这个课题,转移内部为争潜在首相人选的矛盾。
其实,清一色中文招牌的问题,不需折腾闹到这么大的,因为原本就可以依据法规处理。
隆市政厅已经说明,所有商店必须遵守1982年广告法令(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使用国文,也能使用任何语文,但国文文字必须处于显眼位置,字体必须大过其他语文。
隆市厅可低调处理
这风头火势下,隆市政厅可以低调地先通知招牌不符规定的商家,在一定期限内更改招牌,降低课题热度和冲击。
结果,执法单位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取缔,真是白送子弹给政客,给政客再炒作的机会。
这样的“神助攻”,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