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和金鹰们交流后的领悟/林志斌

上个周末,参与并采访了《南洋商报》举办的金鹰奖颁奖典礼,有幸和我国杰出的企业家们共聚一堂交流,了解他们的视野和想法,也增进自己对我国商界的认知。

对于我国的经商和经济情况,大家都会有各自的解读。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经济数据显示我国正迎来强劲的疫后复苏,购物商场里我们也都看到消费者们疯狂地“报复性消费”;但那个时候还是有不少人高喊大马经济糟糕,甚至一再施压政府再次允许公积金特别提款。

来到今天,增长已经放缓,尤其出口领域更是首当其冲,之前连续3个月出现双位数的萎缩,直到10月份才开始放缓。这个时候,国内经济主要依靠内需消费苦苦支撑,走在大街上,坐在咖啡厅里,也能感受到消费者对消费的信心已经不比从前。

但还有一个领域依然火热,我国车市继续火爆,10月份汽车销售按年涨了21%,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势将连续第2年写下历史最高记录。这在经济增长放缓的今年,也算是奇闻一桩。

车市连年火爆,从事与汽车相关领域的业者,这两年肯定过得非常开心。在金鹰奖典礼上,我就有幸和一名从事相关领域的老板交流。当我向他祝贺说,这两年肯定赚得不错吧,他的回应,却值得让人深思。

赚钱靠管理能力

他说,赚不赚钱啊,不是看市场好不好得来的。赚钱这事,是靠管理管来的。

虽然这2年车市好,但可别忘了,在这之前,是连汽车展示厅都不让开的冠病疫情和行动管控令。那段时间,车市可说是死气沉沉;但如何存活下来,熬到能够赚钱的时刻,靠的就是卓越的管理能力。

如今虽然车市大好,但花无百日红,车市总会有往下坡走的一天,所以怎么妥善做好管理,才是常做常有的关键。

不仅车市,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像过去几年来,我们见过手套领域、科技领域的波峰波谷。在行业鼎盛时期,大家蜂拥进入这个领域;但潮水退去之后,谁才是真正做事,马上就会摆在大家眼前。

除了做生意,投资市场也一样。成功抓住风口确实可以迅速取得收益;但是要长期获益,始终还是要回归到选择这些能够常做常有的公司,和长期良好的投资组合管理。

像我国的手套股,股价上到高峰跌落谷底,现在随着几家生产商终于取得盈利,股价开始有回涨的趋势;再像云顶双雄,终于熬过了疫情的摧残,最新业绩显示旅游业正在复苏,股价也开始回升。

坚持做好每件事

在金鹰奖典礼上,和不少企业家们聊天,自然也会谈到有没有上市计划。很多老板的回应是,慢慢把生意做强做大,3年5年后,上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多人说,大马的经济很糟糕;很多人说,大马的股市赚不了钱。但我们时常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企业家投资者,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中逆流而上,成就一番事业?

因为他们总是脚踏实地,坚持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不受短期市场状况和情绪影响。

反应

 

言论

比特币真是财富密码?/林志斌

这段时间,身边出现越来越多“比特币投资者”,原因也很简单,在历经两年低潮之后,如今的比特币已经重振雄风,挑战着10万美元大关。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骄傲地晒出收益截图;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市场,把比特币当成了人生的财富密码。但这真的是一条“包赚”的道路吗?

回看比特币的历史,这条路径是如此充满既视感。2017年年底,比特币从不到1000美元涨到接近2万美元,当时所有参与到这场盛宴的人都觉得,这是一场永远不会停的狂欢。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比特币就暴跌至3000美元附近。那些追高入场的投资者,可说是血流成河。

2021年的剧情同样熟悉。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6万美元,但接下来迎来的却是大幅回调,最低跌到1万5000美元左右。这个投资战场,再一次横尸遍野。

如今,比特币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情绪再一次被点燃。这样的环境下,历史的教训,很容易一而再地被抛掷脑后。

当然,并不是说比特币这种价值“虚无”的加密货币不值得投资。

加密货币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内在价值,市场上还在激烈争论着。

但我以为,要进入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者往往需要提高审慎,部署好策略,而不是在市场情绪最热的时候,才一股脑地冲进去。

投资的策略本来就有很多种,这无论在比特币,还是其他资产投资都一样。能从中赚钱的,从来都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依赖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操作。

长期投资者胜利

像比特币今天的高光时刻,本身就是长期投资者的胜利。在一片质疑声中,他们悄悄部署,默默持有,如今自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耐得起长期投资的寂寞,要当一个短期投资者在上涨的行情中分一杯羹也不是不行。但这类投资者能成功,靠的绝不是一时兴起、盲目冲进市场,而是拥有明确的止盈止损策略。

然而对于很多最近才出现的所谓“比特币投资者”,最容易成为“被割的韭菜”。

这些跟风投资者,没有明确的投资策略,只是被市场的狂热情绪所感染,只会看涨,却忽略了下跌的风险。

而最终,这场比特币的狂欢,始终是属于那些有勇又有谋的投资者。而那些缺乏策略、只靠一腔热血冲进场的人,往往很可能再一次成为韭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