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唯恐政客不甘心/罗汉洲

联邦法院驳回马来西亚回教教育发展理事会及马来作家联盟的上诉申请(求判华淡小违宪),意味着华淡小受到宪法保障的地位,已不可再受到质疑。

从2019年开始,好几个回教团体兴讼,要求法庭判华淡小的地位违宪,深令华社苦恼。他们每次都败阵,有人已知难而退,最后剩下上述2个团体不到黄河心不死,打算上诉到联邦法院。

随着联邦法院拒绝他们的上诉后,纠缠5年的官司终于落幕,华社总算可以松一口气,希望所有曾经兴讼的团体或个人,别再怀疑华淡小的合法地位。

吉兰丹已故州务大臣、伊斯兰党长老拿督聂哈兹曾说,所有人类的语言文字都是上苍所赐,都应受到保护,所以请质疑华淡文小学地位的人,宽怀大度地接纳所有的语言文字。

早在2014年,时任总检察长丹斯里阿都干尼宣称,宪法保障多源流学校,那是独立前的教育景观。丹斯里阿都干尼吁请政府必须捍卫宪法、捍卫多源流学校。

2017年,拿督斯里纳吉以首相的身分,重申“多源流教育制度不容挑战,任何人都不应扮演种族英雄,挑战这个制度”。

证明起诉方不得人心

但仍然有人挑战多源流学校的地位,可谓是无理取闹。令人欣慰的是马华、国大党、民政党、教育部长及政府主动介入作为答辩人,捍卫宪法。

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也在最高法院宣判前,宣布政府继续捍卫多源流学校,她更指出,华小深受巫裔家长欢迎,证明起诉方的不得人心。

即使撇开宪法不谈,华印裔拥有母语教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曾在电视访谈中说,经过艰辛的谈判后,马华终于答应马来语文作为独立后的唯一国家语文及马来人拥有特权,巫统则答应华印裔在独立后继续拥有母语教育权利。

这是各族先贤的共识与契约,也可说是各族为取得独立而互相让步,后人必须遵守,这才是维持各族和谐团结的必要条件。

除了教育部长指华小深受巫裔家长欢迎外,信手拈来的还有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国立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安努亚阿末、马来西亚教育家长行动委员会主席诺阿兹玛、全国教师专业职工总会副主席阿都干尼,都异口同声称赞华小除了可学习华语外,校方办学认真、学风优良、促进团结、提供优质教育等等,吸引巫裔家长喜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以上这些赞美都是今年2个月內听的,如果他们在十多二十年前讲这些话,难免给人抨击得体无完肤,但现在大家都能安静接受,因为这是人民的肺腑之言。

然而,多源流学校是否从此就不再受到质疑?恐怕又未必,虽然打官司无法动摇多源流学校,但政客却利用“团结”的借口挑战多源流学校。

祖国斗士党主席拿督斯里慕克力指多源流学校分裂人民,其父亲敦马哈迪医生也一再指责华印裔不愿放弃母语,不愿接受同化,造成国民不能团结。

相信以后仍会有政客炒作华淡小分裂人民,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华小因为办得出色,能吸引各族家长喜爱,却因此遭到政客攻击,所以华社在维护多源流学校方面,仍不能松懈。

反应

 

言论

政客不懂趋势/南洋社论

全球各国政府都在推广各种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迎接数字经济时代,学界商界领袖也通过研讨会论坛,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及重塑未来。

可是,在地球另一隅的马来西亚,却涌现各种可笑的谬论。

政客恣意散播天谴论,鼓吹跨族裔通婚或多妻策略捞取选票;借用中文招牌煽动情绪,偏狭的种族主义与教条挤压政客的思维和格局,只求“人多”的优势,却看不到趋势,也没法布局全域。

其实,趋势总是大于优势。什么是趋势?像数字生态、数字转型、数字经济,就是全球趋势。

过去的农业社会,人们用锄头和犁耙生产粮食,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交换的需要,有了市场,才有等价交换的经济学。

后来有了机械,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发新的资源,发明高效的动力生产工具,然后出现新的信息文明,有了计算机、电脑和网络。

30年前学者创造了数字化的新概念,现在却成为趋势,创新工具给人类社会实现数字转型、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实境、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科技等的全新应用场景。

数字化帮助人们实现“无人”操纵,通过自动化的工业模组,传感器及智能化装备的运作,机器人能自己干活 ;云数据操作下,有更多新的业态产生,还出现了创新的商业模式。

摆脱旧思维掣肘

我们一定要知道趋势在哪里,数字化给世界带来变革,它的趋势涉及最新概念,以及前沿理论和创新知识。

只是不管在朝或在野,还有些目光短浅、知识浅薄的政客,自己没有知识理论的支撑,更没有实践能力,拿不出解题方案,也不懂借助外脑,从别人的强项借鉴经验,转化为健体的营养。

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才是能生存下来的物种”;马来西亚要进步,政客先要用消毒剂给自己“洗洗脑”,掌权者还须摆脱旧思维的掣肘,掌握趋势,造时势,才会发现新大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