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际策略国内可行?(上)/胡逸山博士

前几个月受邀在本地一所高等学府任教一个学期,其中就有一堂有关列强争雄的策略课,得以重温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因为策略用得优劣而势力此消彼长的事迹,有时也颇为感慨。

而这些策略正负后果的缩影,其实投射在一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上,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管用的。

树敌太多失败收场

就如相隔了一个多世纪的两名欧洲枭雄——法国的拿破仑与德国的希特勒,当年他们都雄心勃勃,想要统领欧洲甚或更广阔的天地,然而却同时树立太多敌手(国),结果遭敌联手开打,最终失败收场。

如拿破仑在收拾了法国在大革命后乱成一团的政局而大权在握后,便野心爆棚地向周边国家发动攻势,英国、德国的大小城邦、奥地利等一一被他树敌。

起初拿破仑还很顺利,攻占了德、奥等大部分版图,但不出几年这些敌国列强便联手起来,大败法国,把拿破仑流放到大西洋荒岛。

即使他后来奇迹般地回朝力图卷土重来,再大干一场,但也已回天乏术,在滑铁卢遭到终极击败,被流放到更荒的岛上去,郁郁而终。

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在成功独揽了德国统治大权后,也忙不迭地四处树敌,先是吞并了德国周边的一些小国,如他真正的祖国、也操德语的奥地利。

但那还满足不了他的无穷野心,连只有少数德裔的捷克、历史上国界数迁的波兰、与世无争的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也不放过,后来更挥军入侵也算是大国的法国,大肆轰炸英国,攻击美国舰艇等,结果当然是英美等列强联手起来把他击败,以自杀告终。

我不禁设想一些事境,譬如拿破仑与希特勒等当年不是急不及待,而是更有耐心地采用更为巧妙的分而治之的策略,运用细腻的政治与外交手腕来拉一派打一派地,逐个击破那些其实也是各怀鬼胎的列强们,那么他们成功的几率是否会大幅度地提升?而历史是否也会因此改写呢?

把这些策略设想应用在本地的政治运作之前,得先做至少两个免责声明。

两个免责声明

其一,笔者无意把本地任何政治人物与那些形象鲜明的历史上的枭雄对号入座,并对他们的人格或声誉做出评价,而只是就事论事、以史为鉴地评论本地一些政治策略应用起来时所可能带来的效用。

其二,这里也无意指责政府曾明确指示一些执法或检控机构对个别对象蓄意做出政治迫害式的调查或检控,但现实就是这些机构的高层领导都是当朝首相所委任或留任的,所以有瓜田李下之嫌,也是无可厚非的。

下回再续。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