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地藏精神“救”股友/黄子伦

这几天重看了著名金融电影《大卖空》,饰演德意志投行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员在向愤世嫉俗的基金经理推销着“卖空美国房地产的前景”的想法,该交易员用了一个较为戏剧性的表演手法,在叠叠乐积木上标签了美国房贷抵押债券,底部是最差的信用评级B,而最高的是AAA。

交易员一边说着美国房贷抵押债券的潜在风险,一边从底部抽掉积木,到了总结时,整个积木已经是摇摇欲坠,最后崩塌。演说结束。

包装难改垃圾本质

在这段演示过程中,该交易员把美国的房地产债券说得一文不值,和狗屎无异。但银行会把这些债券包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然后在重新销售给投资者,因为只要这些CDO满足一定的“分散风险”定义,就可以得到评级机构的极高评级。那位愤世嫉俗的基金经理之后总结这些CDO就是“一堆用猫屎包装的狗屎”。

整部影片有着许多粗俗对白,但我认为相当还原人物之间的真实对话场景。我要表达的事情很简单,不管我们把一堆垃圾包装得再漂亮,终究改变不了其本质。

有一些朋友(就是阿强)和我说只要是赚钱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哪怕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在诚信上很有问题。他们还对自己最近投机了某只有问题的公司股票后赚了一笔钱而夸夸其谈。难怪股市总会被人误解为赌场,投资总被人误解为投机,或者“玩股票”。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祝君好运。

勿劝漠视风险散户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多管闲事。毕竟对风险视若无睹的散户投资者多如牛毛,你劝他们这是在火中取栗,他们视你为妨碍他们发财的眼中钉。

我有许多同行从2020年就不怎么敢在公开场合说手套股的坏话,因为都会被大众的口水淹没。所以,当这些跋扈的散户们被手套股套住了,犹如孙悟空被五指山压住时,就真的是咎由自取。

在股市里,每天都会有各种怪诞事情发生。有些公司老板通过相关交易来让上市公司以高价买下自己濒临破产的私人公司,美其名是“注入资产”;再不然就是就是通过公司账目来购买跑车给自己的儿子享乐,反正大股东列表里都是自己人,没人有能力反对;再有者总是喜欢抱怨市场没有对自己公司的股价给予足够关注,对股价的关心甚于公司业绩,他们只对发家致富有兴趣,没有工作的热情。

我有一些比较热心肠的朋友想要尝试去教育群众关于股市的真正意义。对于这种地藏王菩萨的奉献精神,我只能为他们的选择送上最真诚的祝福。股市乱象常有,地狱不空注定是条披荆斩棘的道路。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