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孟案判例:美可全球“合法”擒敌/南洋社论

以高科技震撼美国的华为集团,其总财务长孟晚舟于2018年12月1日途径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时,在美国要求下以美加引渡合作条约要求下,加方逮捕了孟。

美国指孟晚舟参与了华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令,并误导汇丰银行,犯下金融欺诈罪。

这是美国“文扣”手段,只要安个“够力”的罪名,就可在全球各地擒“凶”。

至于“武扣”更不必说了,美国以民主、人权、公义之名,已公然的干了不少。

回到孟案,其律师团队挑起“双重犯罪”疑点,点出美国提出的指控,在加拿大是否也属于犯罪。

律师指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但加拿大并没,因此,孟在加拿大不构成犯罪。

在下判前,一位曾经参与数百起引渡案的温哥华刑事辩护律师博庭 (Gary Botting)说,孟晚舟在这宗案中案中获胜的机会“大约七成”。

在大马时间28日凌晨2时许,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案件符合美国与加拿大的“双重犯罪”原则,引渡聆讯将会继续。

法官的判词共23页,美国指控孟晚舟的罪行,如果发生在加拿大,也被视为犯罪,法官认为关键是指控的本质,亦即是欺诈。

加拿大未制裁伊朗已不是重点。

加拿大代美扣转机的孟晚舟已十分争议,如今这项法庭判决更合法化美国的“代扣”手段,此例一开,还有多少“美国之敌”将遭殃?还有多少位中方孟晚舟将被搜捕?

不过,反转过来,若中国通过类似的引渡法及以类似美国安个罪名后扣人的手段,清除眼中钉,美国是否也可接受?

孟晚舟已成了美国向中国施压的棋子,但是手段粗暴拙劣。

反应

 

言论

中文招牌政治化的胡闹/南洋社论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挑起的“吉隆坡商业市中心全是中文招牌,完全没有马来文”课题,虽然谁都可以证明这是一句大谎言,但是他也成功将吉隆坡市政府执法组打成了被动,乖乖听话展开取缔行动。

这一手,完全满足了敦马擅长的借力打力,打击华裔和华资圈子的个人恶念。

纵然中文招牌无损马来文和马来人权益,也对华裔没具体利益,但对大马的国际都会形象有加分效果,也可让最大量的中国游客群感到亲切和有归宿感,多留几天多消费,最后得利的仍是我国旅游业。

若违法难免遭取缔

但是,如果商铺的招牌确实违反我国广告招牌条例,该遭取缔的也无法逃避,除非政府有出台修改或加持支持旅游业的新广告招牌条文。

然而,敦马掀起中文招牌课题,表面上是抨击马中合资和华资的商铺与餐饮店忽视马来文,事实上是在制造一个团结政府与国内华资试图“中国化”马来土地的氛围,并化成“子弹”提供给马来反对党。

他那两句“好像身在中国”和“我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是杀伤力极大的谎言,偏偏也最能让保守派和激进派马来政客紧紧捉住来“随鸡起舞”。

致力于发展大马旅游业的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是针对中文招牌课题的最高阶政府代表,日前他直接点名马哈迪挑衅不必要的种族负面情绪,此举已引起一些游客直接问他“马来西亚是种族主义或宗教极端主义国家吗?”

张庆信也强调,我国明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以及2026年为大马旅游年,这是大马向世界展示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黄金机会,持续的种族或宗教争议只会削弱我国的国际信任与合作地位,并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然而,张庆信支持双语招牌的表态,却被反对党视为“发射子弹”的良机。

周一国会开场时,土团党马日丹那区国会议员便对他展开连珠炮抨击,反指他煽动种族敏感课题、不适合当旅游部长而应当去当执法人员、说法不准确,因泰国和印尼都没有使用外语招牌但游客没减少、支持双语招牌使人羞耻……。

泰印中文招牌随处见

事实上,有去过泰国和印尼旅游的大马人都清楚知道,这两个国家也是中文招牌随处可见,近年更多,也有中文为最大招牌的唐人街,而且成功吸引的中华圈游客量绝不少于大马,每一天人头涌涌,土团党议员显然是为了政治化课题为反而反,不是没出过门或完全没作好功课,不过“印泰两国游客没减少”这一句倒是对的。

如今敦马挑起的中文招牌事件,在国会与政坛成为朝野用来互指对方煽动种族敏感的议题,在吉隆坡掀起一轮中文招牌大清洗,除了让部分广告招牌业者发了笔小财,应该也没人说得出对我国经济、马来文、国际地位和旅游业有什么好处,招牌问题变成了政治课题,或许正是始作俑者敦马所要的。

什么时候招牌课题被挑起时,都回归相关部门处理,并以国际观和大局观,比如张庆信的胸怀来与国际趋势无缝连结,我国的昌明大道才走得实走得稳,任由保守政客伺机无限上纲至种族争议,势必损及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马不停蹄奔走全球招商引资的效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