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运的逆转:亲共到反共/谢诗坚博士

不论是在中国或欧洲或日本或美国发生的学运(学生运动),基本上都标志着左翼运动的兴起及对右翼和反动政府提出抗议和示威。

因此,我们一般上将学运或工运当成左翼运动的启蒙和开端,及后促成左翼运动形成一股潮流,并借政治团体(政党)的出现向当权者发出斗争的号角。



 

例如中国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由北大生领导的一场反对北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准备接受西方盟国提出的条件:将战败的德国在胶州湾及青岛的权益移交给日本。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达成了3个目标,其一是北洋政府不敢签署丧权辱国的协议;其二是促成了新文化运动,鲁迅的打倒孔家店及胡适的白话文运动,深刻地唤醒中国年轻一代不再迷恋四书五经,之乎者也,而是要向新文化、新思想看齐,所以不反对引进西方现代性的思潮带来的正面影响。其三是促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这个最初只有50名党员的政党是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等人发起成立的。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又再爆发国共内战,学运还是一边倒向中共,向蒋介石的国民军发出猛烈战斗,直到1949年毛泽东主席解放全中国。在群众的眼中,学运的力量就是跟着中共走,大大小小的运动也牵涉学生参与其中。

但于1989年在天安门的“六四”事件就反过来把矛头指向执政的中共政府,学生要求惩罚贪官污吏,投机倒把的官僚。他们占据了天安门广场至少3个月。后来因性质的变化,从倡廉打黑到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结果导致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化解了天安门事件造成的威胁。



六四累积“反共”情绪

正因为“六四”带来的转移,香港市民也就累积了“反共”情绪,即使不反共但也不亲共。当六四从天安门广场搬到香港之后,这个殖民地就在有意或无意间发展成为“六四”的活动中心。今年更有所谓的“六四纪念馆”之设。加上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后,新成立的特区政府并没有从教育上着手,仍然采用旧课本灌输所谓的“自由民主”思想,把大陆形容为“专制政府”。结果当2003年港府准备通过立法提出第23条国安法时(此法令是任何独立的国家都必须有的),竟有50万港民在7月1日举行大游行,迫使港府马上收回此议案(直到今天仍未通过和执行),也在两年后导致首任特首董建华提早卸职。

有了这一次的大游行后,港人也开始意识到动员群众的力量是可以让中共却步的,因为中共是靠示威游行长大的。

真没想到在2014年时,港人又在港大学者号召下,举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战中运动”(占领中环),后来因示威者用雨伞当“挡箭牌”,就被称为“雨伞运动”。虽然这场运动没有达到直接的效果,却为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埋下伏笔。

借助于反对港府修改“引渡罪犯条例”为由,竟从6月起就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示威运动,有说一度高达200万人,弄得港府一时之间陷入迷茫,既不能暴力或动真格对付示威者,也不能引入解放军“镇压”。在进退维谷下,港府只得收回修改法案,如同国安法一样未被执行。

两造立场南辕北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持久战”竟由和平运动发展成“对峙”运动。不但一度阻止飞机运行,地铁和公交也大受影响。一方说警方使用暴力才有事故发生;另一方说,示威者既蒙面也用硬物破坏公物,陷香港于“无政府状态”。

尤有进者,因为在11月4日发生科技大学生周梓乐扑倒在新界将军澳停车场二楼,经抢救无效后,于11月8日逝世。除了学生示威之外,又在11月11日展开“三罢”运动,即罢工、罢课和罢市。这三方面的同步运动也有3个名称,如“黎明行动”、“破晓行动”和“暴晒行动”,顿使香港交通几乎瘫痪。

同时,香港各大学也发生冲突事件,中文大学因其位置的重要性,已成为学运的集中地。因为事态失控,大学已宣布提早放长假。接着全港学校也提早放假。

尽管示威者坚持“五大诉求,缺一不可”;更呼喊“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但其难度在于港府与示威者的观点和立场“南辕北辙”。前者认为香港不是独立国,不能提出百分百的诉求;后者则坚决要与中共割席而立,这样的诉求也无法达成协议。至于“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口号也提得莫名其妙,香港既未沉沦,要光复什么?还有在一国两制下,还有什么革命可以割掉祖国的?学运的逆转,从左到右,从亲共到反共,莫过于此!

反应

 

言论

马斯克是基辛格第二?/谢诗坚博士

特朗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是奇迹,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民主党的举棋不定,而且坚持派出女性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作为拜登的取代者,结果一败涂地。

根据美国的选举历史,第一位回锅的总统是克利夫兰。他在1885-1889年担任民主党总统,但不幸在1890年输给共和党的候选人。不过在1893年他又卷土重来,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布莱恩。在没有连续主政下,他是第二个重回白宫的总统(1893-1897)。

正因为这次特朗普强烈地希望再入白宫,也就使尽各种办法来取得胜利。无独有偶,今年美国商界竟中途插入支持特朗普的马斯克,引起各界的广泛猜测。最主要的质问是,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基辛格?

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基辛格是在1971年受美国总统尼克逊委托密访中国,探测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在获得正面的反应后,这位当时白宫顾问就用一年时间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部署,而在1972年成行,基辛格也随行其中。这件破天荒大事不但改善了中美关系,也缓和世界局势。例如中美关系因为乒乓外交而进行官方的接触和贸易往来,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互换大使。

与此同时,因为美国的带头向中国示好,许多亲西方国家也就改变政治立场,与中国打起交道,这包括日本和马来西亚等。

虽然基辛格于1977年从国务卿职位引退,政治影响力逐渐缩小,但他依然是中国的好朋友。直到2023年适逢百岁逝世,总算留下改天换地的历史故事。

在基辛格之后,中国一时仍找不到第二个基辛格,直到今年马斯克加入特朗普的团队。其出手之阔绰,单单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就捐助了超过1.18亿美元。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斯克,后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但因热爱从商,也就辍学而从事高科技的生产。1995年,他与弟弟金巴尔成立了网络软件公司Zip2,后来被康柏公司收购。2002年,马斯克创办SpaceX,负责太空运输。2004年他创办电动汽车特斯拉(Tesla),并在2014年提出在中国上海兴建电动车生产工厂。

在2022年马斯克以440亿美元全资收购推特(Twitter),在2023年保持其首富地位,资产高达2700亿美元。

除了拥有太空设施,能将人送往太空外,他的特斯拉电动车也大步迈进。根据2023年的记录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总产量的51.9%,达到91.7万辆,包括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销量在内。

有消息指出,马斯克的母亲现居住在中国。若真有其事,他是一位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企业家。

这位被视为亲华的大资本家不完全与特朗普思想一致,至少特朗普主张对中国进口货加征关税,马斯克是不同意的。他认为这样的结果将导致美国的老百姓因而增加生活的费用。

法国的《世界报》针对马斯克的立场也发表评论,指他一面提倡言论自由;另一面在中国时却将这件外衣(言论自由)收了起来。

美国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德布鲁门撤尔直接点名批评马斯克的言论和行动,认为他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威胁(有所谓政商不两立)。

但是特朗普对马斯克的表现则大为赞赏。他形容马斯克是超级天才和政治新星,也当众点名马斯克是其政府内阁中的部长,将担任提升政府效率的委员会主管,审视并精简联邦政府的预算与运营。

马斯克能成陶朱公?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寄望马斯克在高科技或航太领域中超越中国。但马斯克正在审视特朗普内阁中的鹰派所起的阻力。目前特朗普除了左右逢源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平衡两种不同思潮的冲突。

路透社在一篇新闻评论中也指出,除了马斯克外,其他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也拜访了习近平主席,苹果总执行长蒂姆库克也与李强总理碰面。

以此综合美国对华政策虽不会放宽,但也不符合大企业家的商业利益。

如果说基辛格是解决战争的高手,在1974年促成日内瓦会谈,结束越南战争;而马斯克则是当代中国的陶朱公(公元前336-448年)(又名范蠡,是商界偶像,助越王勾践复国,消灭吴国)。因为他看到未来的中美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将连在一起牵动世界的走向。

马斯克正走着陶朱公的道路,他能否与特朗普长期合作?尚未得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