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对症下药解决师资问题/南方客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表示,教育部在一次性招聘教师计划下提供1010个名额给华小,但还有300多个名额没有被填补。这主要是乏人问津的6个冷门科目,包括美术、音乐、体育、历史、设计与工艺,以及咨询与辅导。 

或许有人看了副部长的言论,会对华裔子弟不愿申请这些冷门科目而感到痛心。但实际上,教育部的一次性教师招聘计划不是说大学毕业生有兴趣当老师,就可以随意填写任何科目,而是必须符合教育服务委员会的特定条件。 

例如一位申请者有音乐基础,非常有意愿成为小学音乐老师,但在大学不是修读与音乐有关的课程,他就不符合申请资格了。

同样的,如果要成为小学体育老师,他在大学修读的课程也必须和体育相关,否则就只能选择其他科目来执教。

申请者被拒门外

教育部之举是为确保教师的主修专业课程符合学校的各科目需要,但这无形中也把很多申请者拒于门外。

事实上,我们也很清楚知道,即使是在大学专修美术、体育或历史等课程的华裔生不比其他热门大学科系来得多,而且往往是因为有兴趣才会选择,毕业后进一步在有关领域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和贡献,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兴趣成为老师,而认为就是造成师资短缺不能解决的原因。

双主修吸纳新人

事实上,并非没有解决冷门科目乏人问津的问题。根据了解,教总早前已向教育部建议以双主修来吸纳申请者,例如某位中文系毕业生若有音乐基础,教育部应纳入申请条件之一。

教育部放宽冷门科目的申请条件,相信如此或许可增加这些科目的师资人选,确保有更多申请者被录取来填补名额。 

笔者也认为,教育部也可以开办全日制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以招收非教育系毕业生进入上述的华小冷门科目,受训成为老师。

若教育部依然维持原有的条件来招聘冷门科目的师资,即使华教组织敲锣打鼓呼吁大家申请,笔者担忧依然会面对没有足够申请者的问题,届时名额还是不能获得填满。 

因此,要对症下药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教育部不妨多拨出一些时间,与教总和校长职工会等团体交流,多多聆听和采纳这些站在教育最前线团体的建言,让困扰华社数十年的师资短缺问题可以一劳永逸获得解决。 

反应

 

要闻

GISB案获救孩童 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吉隆坡27日讯)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披露,从GISB控股旗下福利之家被救出,并被安顿到庇护中心的孩子已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他说,为协助这些受影响的儿童免受长期影响,政府已提供涵盖多个层面的改造计划,并通过社会福利局持续监督他们的身心灵健康。

“相关的改造计划包括心理辅导、教育、国家认同、技能培训,以及宗教课程等。”

祖基菲里是今日在国会下议院问答环节上回答诚信党莎阿南国会议员阿兹里的提问时,如是指出。

他说,政府急需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以便为相关儿童提供强而有力的社会支持氛围。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