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小心债务陷阱/张燕萍

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有5万3000名30岁以下的青年已经背负了近19亿令吉的累计债务,令人担忧。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指出,28%的在职成年人曾经借钱购买必需品,这种现象无疑反映出当前社会中消费文化和债务管理的困境。

截至今年首季,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CCOB)报告指出,“先买后付”(BNPL)消费方式未偿还款项高达14亿2000万令吉,较去年杪的10亿6000万令吉激增34%。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先买后付”应运而生,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金融支付选择。

先买后付埋下隐患

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甚至不惜触碰商业底线,以期扩大市场份额。尤其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平台与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以及优惠支付方式。然而,这种支付方式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消费者的支付压力,但却为日后的还款问题埋下了隐患。

有时,即便是资金紧张,但也有人仍然会选择刷信用卡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面对这种情况,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是消费者、商家,还是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

消费者在选择“先买后付”时,往往忽视了后续的还款压力,甚至会因短期的消费冲动而陷入债务困境;商家则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推广这种消费方式,虽然提升了销售额,但也助长了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行为;至于扮演着“放贷者”角色的银行,也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责任。

“先买后付”的普及让真的很方便,无论线上或线下,大家似乎不再需要为即时消费而担忧,也不需马上承担经济负担。可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分期付款、零首付等看似提升了购买力,其实只是在推迟支付,同时延长了债务的负担。

保持健康消费观念

必须承认的是这种信用消费的趋势,已深刻改变了现代人的购物方式。

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应学会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只有理智的规划和管理才能避免债务问题的出现。

其实大家都应该有要承担的相应责任,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消费诱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保持健康的消费观念,在各造的配合下,这样的消费模式可以成为现代社会永续的消费选择,而不是债务陷阱。

反应

 

财经新闻

学者促精明消费免负债 “先买后付”日益受欢迎

(吉隆坡7日讯)随着数字支付迅速崛起,“先买后付”(BNPL)服务在大马日益受欢迎。

根据消费者信贷监督委员会数据,今年首季“先买后付”采用量同比激增84.3%,交易总额达23亿令吉。

马来亚大学教授阿末慕海敏撰写题为“先买后付的实际代价”文章时说道,尽管“先买后付”提供便利,但也导致冲动消费、超支和潜在债务累积问题。

他指出,根据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报告,约5万3000名30岁以下人士的债务总额达到19亿令吉,反映出“先买后付”相关的借贷问题。

降低支付“痛感”

“‘先买后付’降低了支付的‘痛感’,但加剧了心理账户的现象,即消费者在主观上将资金分成不同用途,使数字支付感觉像‘免费资金’,从而导致更多消费。”

他还说,“先买后付”特别在双十一和双十二促销活动中更易推动超支,导致消费者逐渐累积更多债务。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他认为提升数字金融素养至关重要。

“教育消费者将数字支付视为真实现金可减少心理偏差,通过短视频科普逾期风险或提供现实生活的案例,能使这些信息更贴近生活,从而鼓励消费者负责任地使用‘先买后付’服务。

“此外,消费者可使用开销追踪应用程式,如Money Lover、Wally、YNAB,以帮助抑制冲动消费。”

他续称,政府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政府可要求“先买后付”提供商向CTOS报告交易记录等措施,这有助于促进理性消费和风险控制。

他说,“先买后付”虽带来消费便利,但风险不容忽视。消费者需理解相关条款,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政府也应继续完善‘先买后付’的监管,确保借贷条款、费用和其他条款的透明度,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健康的‘先买后付’生态系统。”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