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曾志涛

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日前承诺,在我国人工智能和云端运算领域投资22亿美元(约105亿令吉 )。

随后,谷歌(Google)也宣布来马投资20亿美元(约94亿令吉),建设首个数据中心和云区域,预计将创造2万6500个工作机会,总经济影响价值为150亿4000万令吉(约32亿美元)。

数字化转型重大机遇

随着两大科技巨头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我国在数字化转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然而,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投资,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精通英文和数理能力人才。2023年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成绩显示,多达1万1713名考生考获全科A+、A 及A-,全国平均积分(GPN)表现比前年更佳。

然而,成绩分析也显示,不及格率最高的两个科目是数学科,即高级数学(25.9%或2万8469人)和普通数学(23.2%或8万5706人)。此外,英文和科学也有将近十分之一的考生不及格。

其实,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翻看2022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数据,我国15岁中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的表现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我国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平均得分为388、409和416分,而OECD国家平均分为476、472和485分。

我国历届的PISA成绩排名都不尽理想,落在后段的三分之一,甚至比不上泰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银行日前公布的《竹笋倾向:强化基础能力》报告中,大马平均每个孩子在学校度过12.5年,但仅有8.9年学习时间。相比之下,新加坡学生的平均学习时间为12.8年,韩国为11.7年,就连越南也有约10.7年。

该报告也指出,42%的本地学生在五年级学期结束时还未能达到熟练的阅读能力水平,情况令人担忧。

与科技巨头需求脱节

这也意味着我国学生在数理能力方面可能与科技巨头的需求脱节。这是因为科技公司注重于创新、技术密集型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数理能力的人才来解决软件开发、算法设计等复杂的技术问题。

2013年9月,教育部推出了《大马2013-2025教育发展蓝图》,制定国家的教育发展方向。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项蓝图,如第一章中提及的提升高阶思维技能和英文水平;第二章中提及的强化科技、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及第三章中提及的缩小城郊教育鸿沟和为所有孩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蓝图里面的愿景将为我们如何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师资素养和引入高阶思维指引方向,并为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数理能力奠定基础。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莘莘学子的基本功方面花心思,我们才能在整体学习能力迎头赶上,培育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搭上高科技发展的列车。

反应

 

言论

数字化时代,学校无网络/方城

21世纪,网络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教学也就无法避免的必须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校方若可提供网络,当然最好。

然而,有一些学校却不愿让老师们使用学校的网络,理由是担心老师沉迷网络而忽略教学工作!这理由真的很可笑,也对这样的学校政策感到无奈。这就好比“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让人无所适从。

当然,有许多老师们为了完成工作,唯有自掏腰包签购移动数据,以期尽快完成繁琐的文书工作。

全民免费上网不了之了

早些时候,我们一直听闻我国致力提升国内网速及其覆盖率,并期待有一天可以做到全民免费使用网络。然而,许多年过去以后,这“宏愿”并没有落实,似乎已经不了之了。

随着教育逐渐走向数码化,为了全面实施网络或数字化教学,教育部是不是要考虑给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的网络?

倘若教师一直处于不友善的环境,工作起来就会少了动力,心情也无法轻松,上课的情绪或多或少就会被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的成效就不会高了。我们时常说教育是千秋大业,可以改变世界。

但,我们偏偏在教育这块的软硬体建设方面,总是无法做到全面提升,导致老师因为工作量而教得疲累、学生也学到不多!这岂不是双输的局面?这问题值得深思。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