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已触底,还是假讯号?/南洋社论

近日,房地产界及投资者都在关注一个情况,大马房产市场是否已触底?

一些发展商及投资者在研判形势后,即迅速作出反应。



经历2年的寒冬期后,大马房产市场是否曙光在前?还是前路依然有“冰河时期”在等待?对于前头情况,不论房屋发展商或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掌握到的是准确答案。

根据国家银行公布的2月房贷申请,终于结束过去12个月的跌势,但之后出现起伏不定趋势,经济学家和业界认为,目前还难定论房地产市场买气是否回笼。 

不过,一股“正能量”正在累积,建商在密切留意之余,也开始试探市场水温。

举个例子,向世界投资者招手的柔南依斯干达特区发展至今年已迈入第十个年头,截至今年2月,依区已吸资超过2000亿令吉,其中,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221亿令吉,位居外资榜首,其次是新加坡,投资额逾191亿令吉,第三是投资额逾67亿令吉的美国。

依斯干达特区发展机构(IRDA)经济与投资部董事恩姑阿末卡米尔最近表示,依区2025年的承诺投资目标是3830亿令吉。“美好的一切还在后头……。”



依区在吸金排行榜中,多年来一再位居榜首,也吸引国内外许多房地产发展商进驻抢建。

虽然如此,特区的住宅房屋建案在近3年已明显放缓,一些投资机构甚至发出警讯,提醒住宅投资者应步步为营,因为依区建案被指过剩,但一些外来建商却还日夜抢建,最终可能变成有屋无人居的“鬼城”,引发房市泡沫。

在已建竣房产的堆积压力下,依区的房地产发展商开始通过各类优惠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甚至以“清货”手法在这寒冬中急求脱售。

至于新建案,一般上发展商已不敢冒入。

特区的投资发展计划追不上其疾如风的房地产发展脚步,是使到空置屋冒现的主因。

不过,在今年4月,一家官联公司在大风浪中仍然依据他们定下的发展路线图,在距离通往新加坡关卡5公里新开发地段,推出有地房产新建案。他们也为购屋者提供了产业火红时期不可能给予的购屋优惠及折扣。

此外,首相料在近期将宣布隆新高铁计划,该官联建商指高铁停靠站(拟议)近在其发展项目地段内,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宣传主打。

结果,在正式推介第一天上午,第一期建案快速抢空,建商临时再开放原订6月才推介的第二期,并坐地抬高价格,依然被投资者一扫而空。接着明年才应市的第三期也推出市场,虽然建商取消所有的“打折”,还是极为抢手。

这个“抢购”案例,还有巴生谷近期多个成功推售建案,是否反映国内或依区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春?还是假讯号?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对《南洋商报》说:“从银行放贷数字来看,虽然稍有起色,但要下定论说是好转预兆,还是言之过早。” 

他指房贷从去年起进入巩固期;去年落实消费税,又碰上经济放缓,尤是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走势,经济仍然缓。他提醒投资者必须保持谨慎心态。

不过,明显的,房地产领域近几个月已局部出现“正能量”,特别是在策略地点的建案,投资者开始趁低入场。

大马产业经纪协会(MIEA)前主席西华山卡尔表示,之前严重放缓的行情已趋向稳定。他指房市明年会开始缓慢爬升,于2018年开始复苏。 

无论如何,国内大部分地区仍在吹冷风。此外,办公楼单位及公寓依然供过于求,市场得以耗费长时间来消化。

国内主要发展商大多预料,该领域最恶劣时期已经过去,并开始进入缓慢复苏期。

政府在这当儿应严密监督市场,以免在复苏期间,此领域再陷入另一个阶段的“抢建狂潮”,一旦建商制造的泡沫破裂,将对国家经济、建筑领域、金融业及投资者,带来非常可怕的杀伤力。

反应

 

国际财经

外籍人士减少·内地人才涌入 香港租房市场冰火两重天

(香港25日讯)香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租赁市场出现冷热不均局面。

中国内地赴港人士喜欢居住的地区,租金逼近了纪录高位,而以往被外籍人士青睐的地方,今年前10个月则下跌多达12%。

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大约16万人,多数来自内地。

香港商业和房地产对中国内地愈发依赖,而由于前几年的政治动荡和疫情期间的限制措施,外籍人士离开后人数尚未恢复。

根据美联物业数据,今年前10个月租金平均上涨5.7%,仅比2019年的峰值低1.2%。

租金上的反差折射出香港经济整体发生的更大变化。

“人们正在回到香港——但人口结构与2019年之前不同,只是没有看到可以支撑高端市场上涨的新增居民。"

租赁平台千居的首席运营官James Fisher表示。

他补充道,近年来金融和法律行业的外籍人士待遇也有所下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