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戴口罩 细节定成败/李慧珊博士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名骑士;伤了一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本杰明·富兰克林
大马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受到相当好的控制,零确诊虽遥遥无期,但新增病例曲线已达到相当稳定的程度,并且获得彭博社经纪团队的大力赞赏。不得不说,这一份耀眼的抗疫成绩单必须归功于我国优秀的医疗团队、决策效率极高的政府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执法单位高强度的执行力,让我国的复苏行动管制令得以顺利实施至今日。
除了出于自身对于冠病的恐惧,高额的罚款让民众不敢肆意妄为,即使在没有执法单位的地方,民众也自发性地实施自我监督,并遵守政府规定的标准作业程序。
但只要是人,就有犯错的可能,即使他们极具崇高的社会地位。近日,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莫哈末凯鲁丁被爆出从土耳其回国后没有强制隔离14天,而且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因而引起了公愤。
许多网民纷纷质疑政府是否有双重标准,为何普通老百姓违反强制隔离规定就必须马上受到罚款甚至坐牢,而部长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仅无需隔离,而且还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固然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审视,但这可不能成为他们脱罪的借口,何况土耳其还是个冠病肆虐严重的国家。
遗憾的是,相似的情况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犯错是能够接受的,是人都会犯错,但如果有人犯错却不需要受到法律制裁,这种双重标准将是很危险的;双重标准会造成没有一个可信的标准,而一旦失去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那么,政府的信用将大打折扣,人们对于政府的信心也会逐渐被消磨。
为了个人而牺牲全体的利益必定是不合时宜的,况且相信1000令吉的罚金对领高薪的议员不过是小儿科。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政府在这课题有必要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向大众证明他们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
口罩政策矫枉过正?
此外,关于强制戴口罩的政策是否矫枉过正也一再让政府成为众矢之的。有一名学生在电动火车月台候车时,因短暂拉下口罩至嘴唇上方,就被警察开了一张1000令吉的罚单,学生不禁当场落泪;可想而知,1000令吉对于高薪的议员来说绝非什么大事,但对于学生而言绝对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况且学生所犯的还是极小的失误,这不禁让人怀疑过于高强度的执法力度或有可能矫枉过正。
罚款是为了对犯错者作出合理的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但由于收入的不同,一者的生活有可能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另一者则有可能根本不把罚款当一回事。
因此,政府在商讨是否降低口罩罚款时,或许可以考虑仿效芬兰的做法,根据收入的比例来决定罚款的数额,那么,无论一个人是小贩还是拿督,都将有更大的意愿去遵守标准作业程序。
最后也提醒大家出门记得戴口罩,勤洗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作者为拉曼大学副教授)
控诉冠病疫苗致死和并发症 8人向政府及WHO索赔6千万

冠病疫苗
(吉隆坡27日讯)8名人士指控冠病疫苗接种导致死亡及严重健康并发症,因此向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6000万令吉。
这8人是通过莫哈末再努丁律师楼入禀起诉,并将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与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现任与时任卫生部长、现任与时任内政部长、大马辉瑞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25造列为答辩人。
起诉人也指世卫与其总干事谭德塞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冠病大流行,是欺诈性且不科学的,并随后批准并建议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全球成员国实施行动管控令(MCO)。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起诉人称:“他们对冠病疫情提出了虚假和误导性的建议,冠病实际上是一种在实验室制造的人造生物武器,故意模仿季节性流感,并随后建议仅使用有毒实验疫苗来应对虚假大流行。”
诉方还指控,被告均极其疏忽,没有对冠病的有效性和有毒实验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或适当检查。
“慕尤丁不仅在没有适当调查和检查的情况下接受虚假疫情,还实施了行动管控令。”
他们声称答辩方利用不公平影响、欺诈、不实陈述、隐瞒事实和缺乏充分披露,来确保公众同意他们所说的有毒实验疫苗,这些策略导致包括诉方在内的马来西亚人,在没有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诉方寻求法庭宣判冠病是假的,是一种人造生物武器流行病,类似于季节性流感。
他们也寻求法庭声明,迫使我国退出世卫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并寻求一般、特殊和惩戒性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