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南洋社论

先来看一看最近两个国家面对粮供问题的场景。

第一个国家是新加坡。这个连食用水都要依靠“进口”的500万人口小国,在6月1日过后,可能会有一段很长的日子,全岛再也找不到“活鸡”,那是因为马来西亚为应付国内鸡肉供应短缺,宣布从6月1日起暂停每月出口360万只活鸡到新加坡。在去年,新加坡三分之一的鸡肉由大马供应。

对于大马“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新加坡国内有人促请该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不过,回到现实的情况是,若要打这场国际官司也很会很耗时,根本不可能马上解决岛内“无活鸡”之急。

对此,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视之为“危机教材”,他告诉新加坡民众:“这次是鸡肉供应受影响,下次可能是别的商品。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第二个国家是中国。这个14亿人口大国,在这一波全球粮供危机中竟然“如如不动”,因为之前中国已经在做好产粮囤粮准备。

中自供自足底气足

不过,美欧先进国及世界各地却面对粮食不足的紧急情况,中国也饱受西方媒抨击,炒作“中国囤粮论”,指责此举已经造成世界粮供出现“不平衡”情况。

针对这个论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月27日回应:“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奉行的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积粮食。”

这就是一个在粮食供应上达到自供自足还可出口的国家,也因这样,才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底气。

中国总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约12.9%,不过,中国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标,中国的储备粮,按照每人每天吃掉1公斤粮食的量作为计算。依目前该国的“藏粮”,就算现在完全颗粒无收,竟然可应付整整2年粮食。

反观现在国际出现粮供紧张问题令各国苦恼不已,这是否是“治国先见”?

根据美国方面近期发布对中国粮供的调查数据,他们发现中国在2022年上半年全球粮食库存中的占比,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而且粮食储备还继续在增加中。

换句话说,“天下粮仓”,就在中国。

青皮书应重新上路

我国良好的地理环境及可耕之地,远比中国优越,但是我们粮仓这一回面对国际粮供短缺冲击下,依然出现紧张情况。

我国的“青皮书”计划应重新上路,通过大量引进高科技、精确计算、治理谋略,建立起不必再被人“卡脖子”的粮仓,也是在考验着治国者的能力。

反应

 

灼见

【灼见】严防粮食荒/许元龙

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NACCOL)粮食组主席拿督赛阿布胡申日前宣布,3月开始推出的“昌明大马白米”,将统一本地与进口米价格,即10公斤卖30令吉,以减轻百姓生活负担。此官爷划时代的米粮奇葩,肯定又是典型坐在冷气房中想到说到。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对他的管制白米价格深信不疑,也信心满满,认此举可协助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10公斤30元亏本

焉知,第一个开炮是大马米粮批发商公会会长陈瑞法直指行不通,因现在进口白米每吨3200令吉,批发商要经过筛选、包装运输、工资和放账,如果10公斤卖30令吉,岂非做亏本生意。

迈丁(Mydin)霸级市场董事经理阿米尔阿里及土著米粮批发商都认为此举行不通,因国家稻米公司进口米批发价已超过30令吉。

在相关米粮业者组织铺天盖地反呛与消费人疑惑之下,通讯部长兼政府发言人法米及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紧急灭火,并称内阁未决定,是他个人建议,故非U转。

这是不是U转不重要,身为3000多万人民福祉的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主席,不但可能误导安华,还在国内外媒体与人民眼前,展现出对市场米粮价格与供应链认知高度肤浅的丢人现眼,他与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不应负起认知匮缺的责任吗?

前些时候的肉鸡与鸡蛋荒,搞到整个市场乱七八糟、业者与消费者怨声载道。大家要知道,我国曾经是个肉鸡与鸡蛋的出口国,怎么会搞到鸡肉及鸡蛋荒而得入口冷冻肉鸡与蛋应急呢?

在自由经济市场,市场物价不是以供求为准吗?怎需要搞设定顶价与补贴制度,而叫业者无利可图的纷纷休业或减产止损。如此干预市场,最终问题有解决吗?是不是要使到养鸡业为无利可图的行业,最终得依靠入口货而加大外汇损失。

我国肉鸡、鸡蛋曾经是出口国而搞到当下如此惨景。谁应负责?或习惯性的没有人需要负责?

我国市场稻米的供应呢?据悉本地米仅占市场60%,其他皆得依靠入口。这也就是说,当供应国限制出口、气候变化、天灾人祸、区域政局、俄乌战争、以巴冲突、红海航道吃紧,南海风云、马币贬值等,每个环节都影响国际市场米粮供应紧张而调涨,本地市场入口米水涨船高不在话下。

早前政府制定本地米10公斤卖26令吉,还一再强调市场供应充足。但事实是消费人一包难求,多少人被迫买30至40令吉的白米,或价格更昂贵的泊来香米。

强化粮食产业链

政府必须认真制定米粮政策,否则出现粮食荒可不是闹着玩的。

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应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高度紧张问题。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因各种各样负面因素踊现而出现供运短缺或终断问题真不无可能。

我国政府如何打造米粮自给自足;长久以来都是自己说、自己爽的天方夜谭。我们除了习惯性坐在冷气房的通病外,在农业领域严重的一国两制思维,官僚主义、荒废土地资源,使资源丰富的国土,自给自足交了白卷。

中国是粮农品生产大国,但它却是全世界收购粮食品最积极的国家。为了养活14亿子民,中国除了积极研发各种农产品以增产能外,也超额进口泊来品。这理由很简单,这是未雨绸缪防范突发性的粮食荒。

我国官老爷有未雨绸缪思维吗?我们农粮部设立各种各样的研发产品机构,除了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外,给国家与业者提供了什么成本低、产能高的新品种吗?

最近从媒体看到一则黄梨新品种,官爷说得天花乱坠,且每棵梨苗卖2.5令吉。后有梨农告诉笔者,这类新品种成本高、棵粒小、市场卖相低。因此,他不会栽种此新品种。

我国进口米的价格与品质都是一家独断,在垄断专利之下,人民普遍被迫吃贵米,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政府想降低市场米价与供运充足,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开放入口商,让代理商各显神通的进口各国白米,在市场竞争营运下,谁敢不降价促销呢?

政府绝对不敢取消米粮垄断企业专利。老百姓继续食吃贵米,甚至面对突发事件闹粮食荒,老百姓也要有心理准备。

这是杞人忧天或妖言惑众吗?大家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