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控制生活成本才是上策/许国伟

慈悯菜单(Menu Rahmah)显然成为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长拿督斯里沙拉胡丁百日成绩单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自推介这项计划后,部长及官员就频频出现在推出慈悯菜单的餐馆和食肆宣传造势。

据部长说,全国有超过700个食摊及餐厅提供慈悯菜单,而且参与的食肆下个月将翻倍。越多餐馆参与,为小老百姓提供5令吉的餐饮,当然是好事。

不过,根据部门设立的慈悯菜单官网(menurahmah.kpdn.gov.my),参与计划的餐厅和食肆,是有期限推出慈悯菜单。长的为期一年,短的数个月,甚至仅一个月,而且有些业者的期限早已截止。

这项获得部门重视且大力宣传的计划,官网实在有必要不时更新,而且也应鼓励更多业者更长时间提供慈悯菜单。

勿只顾百日新政成绩

毕竟,官爷都说了,慈悯菜单造福人民。

那么,总不能让慈悯菜单只是配合百日新政成绩单,这几个月內风风火火地宣传后,就后继乏力。

如今百物腾涨,每份5令吉的慈悯菜单,确实能让小老百姓省下不少钱。但是对一家大小,嗷嗷待哺之口众多的家庭而言,仍然还是一笔负担。

日前有位自称一家九口,养育着7名小孩的父亲莫哈末达勿说,全家吃一餐慈悯菜单要花45令吉,两餐就90令吉,加上來往食肆油钱20令吉,就要花上110令吉。他说,一个月下來就要花上3300令吉。

莫哈末达勿的言论引起网民热议,笑话最多的是,这整家人难道天天外食吗?还一天两餐?

管制食材价才是“本”

笑话归笑话,至少说明一个现实:慈悯菜单再好,终是“末”;管制食材价格,才是“本”。

一家人不可能天天外食,可如今食材价格上涨,就算是自煮,开销依然不小,小老百姓生活压力可没少。

更何况这几年來餐馆食肆业者都嚷着成本起被迫涨价。

问题是,商家业者几轮涨价下來,一份餐点卖10令吉左右是常事,如今折半卖5令吉还有赚(商家说薄利多销),那么消费人岂不是一直当冤大头?

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改名,就是重点在控制生活成本。

若部门和部长把精力和重点都放在宣传慈悯菜单,虽然能贏得掌声赚得KPI;但若不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控制食材价格,还有监督商家的成本与售价,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反应

 

言论

招牌问题依法处理即可/许国伟

纯中文招牌的课题,再吵下去很可能不再是法规条例和商业操作的事,而是撩拨种族情绪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上个星期,在社媒贴文挑起商场的清一色中文招牌,说自己彷佛身处中国。

老人家这一声质疑,已经在撩拨种族情绪。本来老人家贴文碎碎念几句就算了,偏偏吉隆坡市政厅“神助攻”来取缔违例的招牌。

虽然当局事后说明,取缔行动跟敦马言论无关;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别说时间点这么巧合。

这除了让人错觉,敦马有“喊水会结冻”的影响力,也使到中文招牌课题如燎原之火,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让有心机的政治领袖,找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几年来,中国餐饮业在我国发展蓬勃,从传统菜系到新颖口味的中国餐馆,有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

本来,饮食文化是不同族群其中一个最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如果凡事从种族主义入眼,观感就不同了。

他们不看中国餐馆带动的经济消费,就只看中国资本的入侵;不看中国餐饮带来的饮食变化,就只看中文霸权的问题。

因此必须警惕,不要让政治人物炒作这种狭隘思维,在国内形成21世纪的“新黄祸”论述。

“黄祸”,是19世纪欧洲极端种族主义者,利用人们广泛对黄种人(中囯人)的焦虑与恐惧,极力扩大渲染后制造的“假想敌”,来牟取政治目的。

如今不只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国盟的伊党和土团领袖更是落力炒作清一色中文招牌课题。

这不只是为了本身政治利益,或许国盟也想借这个课题,转移内部为争潜在首相人选的矛盾。

其实,清一色中文招牌的问题,不需折腾闹到这么大的,因为原本就可以依据法规处理。

隆市政厅已经说明,所有商店必须遵守1982年广告法令(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使用国文,也能使用任何语文,但国文文字必须处于显眼位置,字体必须大过其他语文。

隆市厅可低调处理

这风头火势下,隆市政厅可以低调地先通知招牌不符规定的商家,在一定期限内更改招牌,降低课题热度和冲击。

结果,执法单位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取缔,真是白送子弹给政客,给政客再炒作的机会。

这样的“神助攻”,还是免了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