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勿得个“讲”字/罗汉洲

取自pexels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宣布从今年开始,所有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10A及以上的学生,不分种族或城乡,都保证可获大学预科班录取,但他也保证不妨碍土著学生的配额,首相也同时宣称这是教育改革的步伐。
这是两全其美的政策,马华则质疑既收纳所有成绩优越的学生而又不妨碍土著原有的配额(原有配额为土著90%,非土著10%),如何才可办到。
但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随即声明有足够的学额可以容纳全部优秀生,原来政府早已“山人自有妙计”,首相才会作此宣布,马华请稍安勿躁,且看高教部的安排。
另一方面,“有足够学额可以容纳全部优秀生”,这“有足够学额”的情况应该是早已有之的事。换言之,早就已有足够学额可容纳所有的优秀生,遗憾的是掌权60年的国阵政府没有容纳全部优秀生。
敦马哈迪医生领导的希望联盟1.0政府也没有做,换了两位首相的国盟政府也没有做,宁让学额丢空,耽误了不知几许成绩优秀的学生。
踏出教育改革第一步
俗语说不怕慢,只怕站,安华终于踏出教育改革的第一个步伐,开放学额,这需要有“能为人之所不敢为”的大勇气。
说到“改革”,这是说易行难的事,就我记忆所及,打从1970年代末开始,几乎每一位首相在宣誓上任的时候都说要改革、要除旧布新、公平对待各种族,惟到头来是“得个讲字”,一切依然是萧规曹随,经济发展、教育、外交、内政这些主要政策都是在1970年代初期定下的,为什么没有改变呢?
安华较后的话应可为我们释疑,他说,大马的政治充满仇恨,他决定让所有考获10A及以上成绩的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被指责为出卖马来人的尊严;在贝莱德参与机场股份事件中,他被指为是犹太人的代理;他又被指把国家卖给中国等等。
看来,首相是一个动辄得咎的职务,凡有改革创新就会引来责骂,难怪之前历任首相只管把“改革”说了一遍又一遍,改革一事却老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不过,俗语又说:一人难调众口味。顶级厨师也会遭人指责不懂烹调,惟证之历史,凡有改革创新就必有守旧派的反对。
勿因守旧派责难放弃
宋代王安石变法遭到反对而失败、清末康梁维新也因遭反对而失败,但推动改革者如坚定不移、择善固执就能成功。日本明治维新及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因为推动者坚持不懈、勇敢反抗守旧派得以成功,所以希望安华不会因为受到守旧派的责难而放弃改革的步伐。
希盟2.0的竞选宣言强调改革,执政后受到一些质疑它有无改革的意愿,希盟的忠贞支持者劝告质疑者应该要有耐心,因为六七十年的积弊不可能在两三年内解决。
这些希盟忠贞支持者的话错了,六七十年的积弊确实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质疑者可以理解,惟承诺改革的人必须表现出改革的准备工作,才能让人相信他们有改革的诚意。
即如收纳全部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这个宣布就是改革教育的准备工作,至于能否完全落实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那是涉及各方面是否愿意配合首相的新政策,以及各方面的行政能力而定。
我们希望其他如经济、外交、内政各领域也表现出开始改革的准备工作。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