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合作三件事/许国伟

2013年2月25日,民联宣布竞选宣言,3党党魁抵达现场,获得党员的热烈欢迎。左起为哈迪阿旺、安华和林吉祥。(档案照)
巫统和民主行动党领袖先后呼吁本身党员,在州选时支持对方候选人,引发议论。
惹较多议论的,是“觉今是而昨非”的180度转变态度。
其实,这些年來各政党合作又闹翻多次,谁没有过对立时骂对手,合作时手牵手的经历?
就像行动党跟伊斯兰党,行动党跟土著团结党,行动党跟巫统,巫统跟伊党,都有合作也有翻脸。
所以,即使是曾经的对手,当彼此在同一阵线,彼此互相抬轿喊支持,没有什么问题。说白了,都是局势演变需要。
从过去的经验其实也可以给各个政党领袖提个醒,合作归合作,但有三件事还是要谨慎处理,能免则免。
过去洗白变成尴尬
第一,为对手洗白过去。
例如,希望联盟跟敦马哈迪医生合作时,多位希盟领袖为马哈迪洗白过去执政时饱受诟病的问题,包括种族主义和贪污腐败的指责。
结果,今天马哈迪依然故我一直发表种族意识谈话,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更为“敛财论”跟马哈迪杠上了。这让过去的洗白,变成了尴尬。
第二,替对手做担保人。
例如,民联时代跟伊党合作,不少领袖信誓旦旦说伊党改变了,不再主张回教国,也对伊党的宗教化政策说好话。
结果,伊党虽然在民联旗帜下,也没少过回教化的步伐,最终导致民联决裂。
再例如,希盟跟马哈迪合作时,不少领袖也拍胸口说马哈迪改变了,说大家会平起平坐。结果,马哈迪还是马哈迪,也没有所谓的平起平坐。
俗话说不做媒不做保,政治也是一样。
防备旧敌免养虎为患
第三,让对手借机渗透。
例如,从替阵到民联,因为跟伊党合作而让伊党有机会突破限制,从东海岸走向西海岸,从乡区走入半城区再进到城市区。
伊党也通过联合执政,把势力渗透进体制內,形成如今尾大不掉局面。
这种情况,在喜來登事变后国盟执政,一样给了伊党这天赐良机,更进一步渗透到中央政府里。
这说明了,虽然合作是彼此可共享资源,但对一些曾经的对手,该防的还是要防,该局限的还是要局限,可以给资源可以协助,但不能放松纵容甚至变成养虎为患。
如今,希盟是跟国阵巫统合作,就看这三件事会否历史重演。
招牌问题依法处理即可/许国伟
纯中文招牌的课题,再吵下去很可能不再是法规条例和商业操作的事,而是撩拨种族情绪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上个星期,在社媒贴文挑起商场的清一色中文招牌,说自己彷佛身处中国。
老人家这一声质疑,已经在撩拨种族情绪。本来老人家贴文碎碎念几句就算了,偏偏吉隆坡市政厅“神助攻”来取缔违例的招牌。
虽然当局事后说明,取缔行动跟敦马言论无关;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别说时间点这么巧合。
这除了让人错觉,敦马有“喊水会结冻”的影响力,也使到中文招牌课题如燎原之火,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让有心机的政治领袖,找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几年来,中国餐饮业在我国发展蓬勃,从传统菜系到新颖口味的中国餐馆,有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
本来,饮食文化是不同族群其中一个最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如果凡事从种族主义入眼,观感就不同了。
他们不看中国餐馆带动的经济消费,就只看中国资本的入侵;不看中国餐饮带来的饮食变化,就只看中文霸权的问题。
因此必须警惕,不要让政治人物炒作这种狭隘思维,在国内形成21世纪的“新黄祸”论述。
“黄祸”,是19世纪欧洲极端种族主义者,利用人们广泛对黄种人(中囯人)的焦虑与恐惧,极力扩大渲染后制造的“假想敌”,来牟取政治目的。
如今不只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国盟的伊党和土团领袖更是落力炒作清一色中文招牌课题。
这不只是为了本身政治利益,或许国盟也想借这个课题,转移内部为争潜在首相人选的矛盾。
其实,清一色中文招牌的问题,不需折腾闹到这么大的,因为原本就可以依据法规处理。
隆市政厅已经说明,所有商店必须遵守1982年广告法令(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使用国文,也能使用任何语文,但国文文字必须处于显眼位置,字体必须大过其他语文。
隆市厅可低调处理
这风头火势下,隆市政厅可以低调地先通知招牌不符规定的商家,在一定期限内更改招牌,降低课题热度和冲击。
结果,执法单位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取缔,真是白送子弹给政客,给政客再炒作的机会。
这样的“神助攻”,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