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府对房地产的爱与恨/黄子伦

大马2019年财政预算案出炉,其中有几项政策就和房地产有关,当然最惹人争议的就是房产众筹计划,然此政策好些细节仍未明朗且已被民间百姓和专家抨击得一无是处,故就不再赘述。

我们来看看政府对房地产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立场?



10年前,次贷风暴重创全球经济,各国纷纷出招救市,调低利率是一大利器。当国家银行下调利率,贷款变得便宜,房地产是直接受惠者。加上那时房地产商自行吸纳建筑过程中的利息来推高买气,让买房的门槛大幅降低,许多人只要拿出订金和首期已经赚了一笔。

住宅类房产只涨不跌

根据数据显示,大马的住宅类型房产的交易量在过去10年,先是在2009年下滑2%,然后连涨3年。虽然2012到2017年的交易量可说是呈下滑趋势,不过住宅类型房产的交易金额在过去10年可说是只涨不跌,除了2015和2016年。来到2017年,虽然只有685亿令吉的交易额,却也比2008年的交易额多了三分二。

而10年过去了,10年买不起房的群体当中又有多少人买到了呢?



今天政府这边厢增加房产转手印花税,又延长和增加征收房产盈利税、让大家不管何时卖房都要缴税(20万令吉或以下可免),林财长又对发展商喊话要他们降价,看起来政府似乎是恨透了发展商。

但别忘记发展商每年缴付的公司税收,以及政府变卖土地和转换土地就是一笔可观数目。雪州政府的预算案就预计2018年会有将近10亿令吉的土地转换税作为州政府的收入,如果加上地税和其他和土地相关的收入,差不多是州政府77%年收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和发展商虽说不上是共谋,但绝不是敌对关系。这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政府会推出首购族买50万令吉或以下可免一定数额的印花税、延长公务员的房贷期限、搞房产众筹等等。

然而,这种抑制高价房鼓吹低价房的手法真的好吗?

根据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滞销和仍未售出的住宅单位就高达12万6118个,比2017年上半年的10万3897个高出了21%。其中大部分都是公寓和排屋,而且都是集中在雪隆柔佛和槟城,超过一半是售价50万令吉或以下的住宅单位,其中以售价10万令吉或以下的房产为多。

我们来演算一下:30年房贷、4.5%贷款利率,以及只用薪水30%偿还贷款。那么,10万令吉的房贷每个月要500令吉左右,那么家里每个月的基本收入要有1700令吉。廉价房产滞销意味着我们关心的低收入阶层不是没有廉价房子买,很有可能是挤不出多余的金钱来买房。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政府打房政策,或者更便宜的房子,而是提升收入的机会。

收入太低追不上屋价

说穿了,买不起房很可能只是一个果,收入太低很可能才是因。让政府对房地产又爱又恨的,不是房地产商,而是国民收入太低追不上。

除此之外,政府的政策也很令人玩味,例如首3年变卖房子需要被征收30%的房产盈利税。此项政策看似抑制炒房,其实它也抑制了许多购房者出售房子的意愿。即使房价上涨10%,对许多人来说根本就不划算,非得要等房价升到更高才愿意脱售。这么一来,很多要买房的人只能望而兴叹转去买新楼盘,间接推高房价。

看来,房价高企真的是我们逃不掉的共业。

反应

 

国际财经

外籍人士减少·内地人才涌入 香港租房市场冰火两重天

(香港25日讯)香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租赁市场出现冷热不均局面。

中国内地赴港人士喜欢居住的地区,租金逼近了纪录高位,而以往被外籍人士青睐的地方,今年前10个月则下跌多达12%。

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大约16万人,多数来自内地。

香港商业和房地产对中国内地愈发依赖,而由于前几年的政治动荡和疫情期间的限制措施,外籍人士离开后人数尚未恢复。

根据美联物业数据,今年前10个月租金平均上涨5.7%,仅比2019年的峰值低1.2%。

租金上的反差折射出香港经济整体发生的更大变化。

“人们正在回到香港——但人口结构与2019年之前不同,只是没有看到可以支撑高端市场上涨的新增居民。"

租赁平台千居的首席运营官James Fisher表示。

他补充道,近年来金融和法律行业的外籍人士待遇也有所下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