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权力的取得与脱售/章龙炎

重读国际政治学者阿诺沃尔弗斯的文集,看到一个有趣的论述。他说,那些以人类思想影响国际政治、较理想化的人士,因为分不清人类具有个人与政治人双重角色而存在一种幻想。

他们假设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了解,会为和平开拓最安全的道路,但是彼此互相认识和了解很深的人士却卷入战争。沃尔弗斯认为,只要我们以全人(双重角色),而不是从个人的私欲和私人目的来思考,要解释这吊诡的现象并不难。



只要人类不放弃认同他们的国家,依然依附诸如独立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等国家所有权,跨国界的和谐个人关系 ,对国际政治事件与交锋的发展的影响微不足道。没有人类的起心动念,世界就无事,但国际政治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些起心动念所形成的,要不然的话,政治学者就得把国际政治这领域交给心理学家了。

在国际政治,人的主要认同对象是国家这个单位;而在国内政治,公民有各式各样的认同。

在马来西亚,不同族群的公民主要认同对象是种族。就华人来说,语言与种族向来是最主要的认同对象,可是从2008年开始,认同对象转移到一个政党——民主行动党及其盟党(当然曾包括伊党),2013年达到高峰。

当然,民主行动党是靠语言与种族议题取得华人的普遍支持和信任的。如此的一个认同转向,的确至少让华人感觉到超越种族,但实际上却是越种族化。



华裔的盲点

这一届大选有95%的华裔选民支持希盟,有约70%的马来选民支持伊党及国阵。

种族政治明显到只有眼盲心盲的才看不到。所以,看到不少华裔说“不支持希盟,难道要支持伊巫联盟”。在他们眼中,难道就只有两个选项?

华裔没有意识到他们把认同对象转向政党,也就不会了解到非华裔看到的华裔突出政治人角色所带来的威胁而采取的相应动作。其实,行动党的盟党特别是土团党,更倾向于巫伊,跟着这两党的音乐起舞。这可说是大多数华裔的盲点。

根据国际政治近代现实主义鼻祖摩根索所言“国内政治与国家政治不过是权力斗争这现象的两种不同的表现,不管是国内或者国外政治,所揭示不过就只有三种模式,即权力的保持、权力的增加或是权力的显示”。

绝大多数华裔选民把认同(对不少人而言是效忠)对象转向行动党,为的是保持权力、增加权力或显示权力?如果是要保持权力,不需要一面倒的反国阵。那最可能的就是要增加权力了(追求平等)及显示权力(挽回华人的尊严等),很有“政治人”的气势。

实际的情况却是:喊是要通过行动党增加和显示华社的政治权力,但实践上显现的反而是个人的私欲和一厢情愿,有气无力。或许,这是摩根索漏掉的第四个权力斗争模式:脱售权力!

反应

 

灼见

【灼见】华人不挺民政 伊党是罪魁/洪东水

民政党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向国盟提呈《非马来人宣言》,被伊斯兰党署理主席拿督斯里端依布拉欣打脸,并强烈告诉民政,大选没获支持别怪他人。

《非马来人宣言》其中一条就是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而伊党认为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将破坏国民团结。

国盟没有办法让民政展开亲向华印裔社会的举动,而伊党更钳制民政代表非马来人社群的角色,那么民政将无法有效地为国盟争取非马来人的选票。

土著团结党乐意让民政在国盟内扮演多元化的角色,也就是说国盟希望通过民政去争取非马来人选票。若无法让民政在国盟内表达非马来人的立场,那么民政在国盟的地位简直名存实亡。

伊党所展开的歧视非马来人措施,深深影响民政的地位。由于民政无法有效地代表华印裔社会,连提出基本的政治诉求也被拒,那么华人是难以把选票投给国盟。

伊党把民政当“花瓶”

伊党想民政扮演“汉奸”的角色,放弃争取华印裔的权益,是非常霸道的政治行径。原本华印裔就对伊党具有相当恐惧的心理,对“绿潮”政策拒之门外,如今对伊党的强悍无理更是抗拒。

伊党想通过完全掌控民政,只把后者当作“花瓶”来对待,而不是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此歧视民政,也把非马来人的诉求当作废物,即使有一些非马来人对团结政府不满,碍于对伊党的恐慌,绝对不敢把选票投给民政,更不会把选票投给伊党。

民政无法取得非马来人的信任,伊党就是最大罪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