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日本走出失去的三十年?/陈万诚

近一年来,日本股市表现出色,似乎与“失去的三十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经指数在今年6月突破3万2000点,并在9月进一步站稳了3万3000点,这是自1990年7月以来的新高。这种股市的火爆,不禁让人思考:日本是不是正在走出长期的经济低迷?

相对于这一景象,世界经济两大巨头即美国和中国的股市与楼市在过去30年里都经历了巨量的资本涌入,形成了明显的“泡沫”迹象。

全球的资本正追逐着高回报,而这种追逐导致了流动性的过度扩张,伴随着系统性风险。

与此不同,日本在面对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时,持续地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稳定经济。

这一策略使得日本经济走势相对平稳,没有像美中那样出现资本市场的过度热炒。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期间日本的许多投资并没有盲目追求短期回报,而是被有效地导入产业整合和技术研发中。

但2022年的经济环境给日本带来了新挑战。为了稳定日元的贬值,日本央行开始调整货币政策。

这一调整不仅促使日经指数迅速上涨,也对日本的财政健康构成了压力,尤其是日本的高国债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警告声音表明,日本必须小心国债的收益率,否则可能会引发重大的偿债危机,这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震动。

然而,日本经济的明亮面也不容忽视。随着全球供应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日本大型企业开始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回国。这不仅加强了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活跃了国内的劳动市场。

制造业表现亮眼

同时,日本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稳步提升,为市场的进一步复苏注入了活力。在此背景下,日本制造业的表现尤为亮眼。

从高端技术到传统制造,各个领域都正在经历创新和增长,这超出了许多分析师的预期。特别是在机器人产业中,日本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展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但是,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选择似乎稍显犹豫。尽管在电动车技术上稍显落后,但日本对氢能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投资,确实显示出其对未来清洁能源的独到见解。

虽然日本经济出现30年的低迷,但是这段期间并没有太多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出现倒闭潮,所以日本制造业能够继续生存,在全球制造领域仍然是一个巨头。

尽管某些领域有所起伏,但日本在核心技术和高端部件制造上的深厚积累是无可替代的。

很多国际大厂在寻找高质量零部件和技术时,首选的供应商往往是日本企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日本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巧妙地平衡风险,将是日本未来的核心议题。

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绝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反应

 

言论

寻策管制青少年用社媒/陈万诚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近日宣布将立法,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这一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突显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隐私权和家庭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凸显政府在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内容侵害中的重要责任。

对于同样面临社交媒体带来挑战的马来西亚,澳洲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借鉴。

在马来西亚,社交媒体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欺凌、信息泄露、成瘾等问题也愈发严峻。

为了减少青少年接触不适龄内容,明确的年龄限制法规成为马来西亚可以采纳的具体措施。尽管目前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有一定约束,但这些限制往往较为宽松,执行力也有限。

通过进一步强化年龄限制,马来西亚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远离有害内容,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健康的社交互动中。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教育也是保护青少年的关键。虽然法律限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唯有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帮助他们在数字世界中安全成长。

将数字素养课程引入中小学教育,教会青少年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并与他人建立友善的网络关系,不仅能弥补法律的局限,还能成为青少年长期的自我防护手段,为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建立健康的心态和管理能力打下基础。

平台承担社会责任

澳洲的禁令还强调了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要求平台承担保护青少年的义务。

马来西亚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手段,推动社交媒体平台加大内容审核、实施年龄验证,并对违规行为做出处罚。这一措施不仅减轻了家庭和学校的监管压力,也帮助社会构建一个负责任的数字生态环境。

尽管澳洲的禁令在实施中可能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但其核心出发点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发:青少年的网络安全不应仅由家长和学校承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

马来西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制定更全面的青少年保护政策。这不仅是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安全的保障,更是对下一代心理健康和社会价值观的长远投资。

通过法律和教育的双管齐下,马来西亚能够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关乎个体成长,也影响国家未来。

马来西亚的政策选择不仅是在保护青少年,更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