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回教恐惧症/许世平
对“你会让哈迪出任首相吗?”的问题,时评人玛丽安莫达冷言讥诮回答:“一个炸香蕉或椰浆饭的小摊档,也不能托付哈迪经营。”
其实,对哈迪的畏惧,以及对回教的恐惧,都是对那些狭隘且极端观念所产生的厌恶心理。
因为观念偏狭的人,才会说出“宁要残暴的回教统治”的话,极端观念的人因缺乏学习,才会尖酸刻薄耻笑别人,那些不善于理解与和解,不尊重及学习不同的文化,才不会与异教徒或异族建立相通互助与互相信赖的感情。
道德警察滥用戒律
那些让人恐惧的“道德警察”,滥用各种教条和戒律,禁制你开演唱会、跳舞,限制你的穿着,不准你去这里或那里,简直就让整个世俗人间埋葬在棺罩之下。
因为没有平等的对话观,不能接受异己观,就有了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也就难免会产生对极端教派的恐惧情绪,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不也承认是极端回教徒促成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恐惧症(Islamofobia)。
试试翻检历史,看看中东的回教国家,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有的想发展成为非宗教的现代国家,但却遭遇失败,有的更陷入内战。
有的恪守原教旨主义,主张回到穆罕默德时代的生活,后来还有九一一事件,有了极端的卡伊达组织,再有迅速崛起的“回教国”,混杂着各种宗派的权力斗争,不断变化的派系版图,任谁也搞不清谁是谁。
精确客观包容多元
激进教派衍生恐怖主义,而恐怖主义就像一只苍蝇,虽然连移动一只杯子的力量都没有,但是它却钻进牛耳朵,迫得疯牛将整个瓷器店都砸烂。
因此,要消除回恐症,要跳出“重复囚徒困境”,就必须要有“多元融合”的包容,我们的种族宗教政党就必须拆墙,搭筑桥梁。
他们的领袖要能精确客观,要关注影响世界与历史的重大事件,改变世界的科技新发明,更要专注于发掘民族友善的本性,以及不断地激励民众的求知欲,以多重沟通的方法溶化矛盾。
变化超快的时代,政党领袖要有能力调解种族及宗教观念的冲突,争取更好的协同分工,建立坚实的互利基础及互助体系,以多视角去实现社会利益的整合。
视频推荐:
不领薪水遭讽装道德高尚 安华:明年可能要领工资

安华(中)指本身和妻子还是领取国会议员津贴,因此生活开销不成问题。
(吉隆坡23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幽默反讽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强调尽管没有领取首相的薪水,但还有国会议员津贴,其妻子拿督斯里旺阿兹莎也领取津贴,自己并不贫穷,生活开销也不成问题。
哈迪阿旺早前在国会下议院,暗示安华通过放弃每月工资,以“道德高尚”自居,甚至试图“比先知穆罕默德更虔诚”。针对此时,安华在团结政府执政2周年活动上,作出上述反击。
“我或许不够聪明,但也从未听说过先知默罕默德没有薪水。当我说,我不拿薪水时,就被人嘲笑,所以我想明年我可能需要重新领工资了。”
他说,反对党议员似乎只擅长批评,却从来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建议。
他进一步批评,上述议员的行为就是我国现在的政治现象,他们即不懂的感恩,也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只懂得一味地批评。
自2022年11月安华担任首相以来,一直拒绝领取首相和财政部长的薪资,他还在今年宣布,将退还他作为国库控股(Khazanah)主席所获得的津贴,他还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收到了这笔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