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消除赤贫的疑惑/曾志涛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表示,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和马六甲的赤贫问题几乎已经清零。

据世界银行2020年10月初发布报告,全世界仍有约7亿人生活在贫困线,即每日少于2.15美元。

安华曾在去年表示,政府将在2023年杪前,帮助我国13万赤贫人口脱贫。

大马统计局将赤贫者定义为月收入低于1169令吉的家庭,而收入少于2208令吉则为贫困家庭。

根据首相办公室执行协调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吉隆坡共有7999人被归类为赤贫人口。

截至去年10月31日的eKasih数据显示,全国赤贫家庭数量为102万888个。

首相有消除赤贫的理想,是值得嘉许的。然而,首相宣布吉隆坡和雪、森、甲三州赤贫清零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首先,我国目前的赤贫数据是根据家庭收入为准。我国在第11大马计划中引入由联合国与牛津贫困和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创建的多维贫穷指数(MPI),采用了三维十个指标来衡量贫困水平。三维分别是健康、教育和生活条件。

单凭收入评估太片面

10个指标则包括营养、儿童死亡率、入学年限、儿童入学率、烹饪燃料、卫生间、水、电、地板以及资产等。

因此,如果单凭收入来评估一个家庭是否已经脱离赤贫,或许过于片面。

其次,我们不确定首相手上的脱贫数据是否涵盖原住民、内陆居民、无证件与残疾人士,以及其他边缘化群体。

曾到内陆地区执勤的医务人员应该都知道,一些国内偏远地区仍然面对严峻的水电问题。

日前,某个电视节目也采访了一些住在这4个地区,但月收入低于1000令吉的赤贫家庭。因此,如果说这些地区的所有人都完全脱贫了,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其三,一个人或家庭的贫穷状态,是动态、因时而变的。打个比方,几年前的冠病疫情导致许多中等收入的M40群体失去收入来源,陷入B40的困境。

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一个小康家庭,很可能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陷入零收入的窘境。即使是领着高薪的白领,也可能突然被裁员而陷入经济拮据。所谓今日不知明日事,仅以滞后的收入数据来定义赤贫,其准确性难免会受到质疑。

总的来说,造成赤贫的原因是多向性的。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专注于搞好国家经济和教育,稳固财政基础,控制通货膨胀,同时致力创建更友善的经商环境,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

政府的应该把终极目标设定为改善全国3000万人民的福祉,而不仅仅专注于一小撮的赤贫数据,以免给人留下口惠而实不至的印象。

反应

 

要闻

扎丽哈:槟城最多 全国7308赤贫家庭

(吉隆坡22日讯)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医生指出,截至2024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7308户赤贫家庭的户主,涉及2万5144名家庭成员,总计3万2452人;当中槟城的赤贫家庭户主最多,逾1650人。

扎丽哈昨日在国会下议院,书面回答伊斯兰党万捷区国会议员莫哈末沙希尔的提问时,如是指出。

她说,根据数据,槟城的赤贫家庭户主最多,达1650人,家庭成员有4994人,总计6644人,依序是砂拉越,共有1393名赤贫家庭户主,家庭成员4530名,总计5923人,而吉打有1290名赤贫家庭户主与5303名家庭成员,总计6593人。

她说,在2007年设立的电子关爱计划(e-kasih)数据库,旨在登记马来西亚的穷人,并分类为赤贫和贫穷。

根据数据显示,没有赤贫家庭的州属分别为马六甲、森美兰及布城。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