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燃油价格机制不透明/刘永山

马来西亚的柴油在过去数十年一直比汽油便宜。但自2018年以降,柴油零售价格首次高于RON95汽油价格,引起坊间和运输业者诸多不解,甚至不满。

马来西亚的柴油并非由纯石油提炼而成,而是加入7%棕油的生物柴油——Biodiesel。中央政府是在2011年开始采用B5——即加入5%棕油的生物柴油,继而在2014年推出B7。目前业界还在讨论B10生物柴油的可行性。



此外,某些石油公司也出售符合欧盟EURO5规格的绿色柴油,其售价比一般的生物柴油每公升贵10仙,但其成分还是生物柴油。

当初中央政府推出生物柴油,主要是减少对石油的依靠,再借棕油来稳定其价格。第二、中央政府希望生物柴油能带动棕油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毕竟马来西亚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棕油生产兼出口国。政府也非常乐意看见第一点和第二点能够发挥综合效应,把马来西亚的柴油价格维持得相对低廉,造惠消费者。

主流舆论倡自由竞争

既然马来西亚销售的是B7生物柴油,即使国际柴油价格上涨,中央政府理应在价格调整方面游刃有余。尤其在过去两年,国际原油和原棕油价格一直裹前不足。可是,为何生物柴油价格还会高于RON95汽油?



此外,马来西亚燃油价格机制缺乏透明度。贸消部迄今拒绝公布自动标价机制(Automatic Pricing Mechanicism,简称APM)如何影响燃油价格。根据我手上资料,APM是参考新加坡的Means of Platts Singapore (MOPS)来制定。APM也必须把令吉对美元的汇率计算在内。

根据媒体报道,若当局把所有因素计算起来,每公升燃油的提炼成本是31令吉73仙,其他因素则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棕油价格及石油公司与油站业者的盈利。

中央政府是在2014年12月1日开始废除燃油补贴,并在同时决定燃油价格由浮动系统制定。事关在2013年,政府花在各类燃油的补贴就已高达290亿令吉。当时许多主流舆论,包括自由派经济学者认为政府应该降低甚至废除燃油补贴,免除政府无形手继续干预市场的运作,让市场自由竞争。

设顶价为市场注活水

其二,持这类论述者认为此举让政府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销(2014年估计是200亿令吉),把钱直接花在其他能够直接协助中下阶层人民的项目。

可是已经3年多了,中央政府不仅无法减少财政赤字,而且还必须通过各类行政措施和新增赋税,如消费税等来勉强维持中央政府的开销。如此巧立名目,导致民间怨声载道,商家们风声鹤戾,消费市场一片哀鸿遍野。

其实政府无需废除燃油补贴才能真正让市场自由竞争,反之政府可以把制定燃油价格的制度透明化,公开方程式给业者和消费者知道,让市场和消费者更精准地计算各自的商业成本。

要办好这点,中央政府只需指定各类燃油顶价,再允许各大石油公司和油站业者通过自由定价在市场上自由竞争,只要他们的售价低于政府所颁布的顶价即可。如此自由竞争,才是正真为市场注入活水。

反应

 

名家专栏

身份证验证燃油补贴的挑战/李荣昌

近期,政府已拟定实施方案,以落实明年中即将推出的针对性RON95汽油补贴制度。根据我国经济部部长拉菲兹的说法,未来将通过身份证明的方式来核实符合补贴资格的民众。届时,市场将出现两种不同的汽油价格,即补贴汽油价格和非补贴汽油价格。

此外,政府也正在制定标准,以区分哪些收入群体能够继续获得汽油补贴。目前提议的区分方式是根据家庭净可支配收入,以确保全国85%的家庭能够公平地受益于政府补贴。

以家庭净可支配收入划分不同收入群体的方式,包括最近推广的体面生活开支计算方式的利弊都已在上文提及。本文将重点探讨身份证添油方案的可行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根据目前公布的细节,政府即将实施的针对性汽油补贴政策将通过补贴汽油价格的方式,向符合资格的群体发放补贴。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将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汽油,而不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则需按照浮动的市场价格购买汽油。

两种价格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市场上出现两种不同的汽油价格。虽然针对性柴油补贴政策也采用了类似的补贴价和市场价区分方式,但由于柴油主要用于企业而非个人,受影响的群体相对有限,因此影响较小。

然而,汽油作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影响范围远超柴油,两个不同价格的汽油将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

变相走私

此外,两种价格的并存可能引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一些零售商或符合资格用户可能会利用补贴价格进行套利操作,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整体市场的稳定性。初衷之一是防止补贴燃油被走私至国外,但如果政府在监管油站方面存在疏漏,补贴的滥用问题仍然可能发生。

具体来说,符合资格的消费者可能通过转让补贴汽油的方式,将低价汽油出售给不符合资格的消费者,从而绕过政策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燃油被走私至国外,但仍然会严重削弱政策的效果,使本应惠及特定群体的资源流失到不应受益的人群手中。

提高成本

此外,针对性补贴的发放需要通过一些区分机制来筛选合资格与不符合资格的用户,以确保补贴能够真正惠及弱势群体,而非高收入者。为此,政府建议通过身份证认证身份的方式来区分不同收入群体。

然而,这一身份证验证机制将要求加油站建立相应的核实系统,这可能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并增加核实身份所需的时间,从而加剧油站的拥挤情况,提高汽油交易的整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身份证验证方案曾在2014年政府考虑取消燃油补贴时作为一个选项进行过评估,但由于其效率较低,最终未被采纳。相反,前政府选择了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

现金补贴效率高

因此,我认为,最有效的补贴发放方式是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现金补贴。这一方法与2014年取消汽油补贴后采取的做法相似。

具体而言,政府通过每周根据国际油价波动调整市场汽油价格,并通过年终现金补贴的形式,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油价波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

现金补贴的优势在于实施成本低,且无需企业建立复杂的身份验证机制,从而减少了加油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现金补贴也能够有效避免符合资格的消费者将补贴转让给不符合资格者的问题。

此外,现金补贴可以灵活发放,确保资金能够直接惠及目标群体,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效率。

综上所述,尽管针对性补贴政策旨在通过资源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且缺乏有效的应用效果。

实施针对性燃油补贴的初衷是确保补贴能够真正惠及弱势群体,而非高收入群体,并防止燃油走私问题的发生。然而,无论政府如何精密设计筛选机制或提高监管效率,只要燃油仍然受到补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因此,直接现金补贴制度可以被视为弥补这些漏洞的有效方案。

既然如此,政府为何不参考之前取消燃油补贴的经验,采取“一石二鸟”的做法,而坚持采用已被弃用的燃油补贴机制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