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特朗普的魔咒/蔡元评

传播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即只要有名堂的人发声,且声音越来越大,其他人就会附和或沉默。这种现象逐渐凝结为一股“群体迷思”的气流,让人沉湎在“同温层”中,彼此紧紧的贴在一起,相互取暖。此时,大伙只听到同温层内的单一声音,失去多角度的思考力。

“沉默的螺旋”最早见于德国人诺依曼(N. Neumann)1974年的论述上。作者认为,绝大多数人因为信念与众不同,怕被孤立,宁可选择沉默,不愿表达立场。如此,声势洪亮的一方必然就愈加得势,相对的,沉默的一方也必然越来越噤声。一强、一弱,便产生螺旋效应,把单一的意见视为主流价值。“沉默的螺旋”在德国当年的大选中得到了印证。

沦陷在“群体迷思”中

地球气流上,5万米的高度叫平流层,天气晴朗,气流平稳。飞机进入平流层后,不管下面是什么天气,这里仍是晴空万里,气温上下一致,安稳舒服。平流层又称“同温层”(stratosphere)。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詹尼斯 (I. Janis)在1972年提出了“群体迷思”(groupthink)概念。论称,个人在面对群体困局时,往往会倒向多数人的见解,忽视潜在的危机。敢于唱反调的,异议的,往往被压制,乃至于被驱逐。人本性讲究“合群”,老话“枪打出头鸟”,“刺儿头”难当。于是,随波逐流,求取认同,个人随即迷失在“同温层”中,不能自拔。到了网络虚拟世界,“群体迷思”越来越凸显。

嚣张、口沫横飞、哗众取宠的特朗普,像一颗冲天的云爆弹;巨响、演技,产生了高速的“沉默的螺旋”,衍生了美国政治史上罕见的“群体迷思”,把许多人推进了毫无是非的特朗普“同温层”。

2020大选,特朗普以7400万张的超高票,小输拜登的8000万票,凸显了密密麻麻的特朗普“同温层”人脉。在国际社会,他还斩获两个“死忠”:披肝沥胆的台湾政府和“特粉”、赤诚小弟澳洲。

期盼拜登立地成佛

尽管美国大选的最终结果应当由官方发布,但主流媒体在数票仍在进行时按捺不住,“提前”让拜登登基;反对他的民众则载歌载舞,希望拜登能够“立地成佛”。美国盟友的贺电如雪片飞过来,充分说明特朗普其人佻挞无行。 

拜登雄心勃勃的表示:“美国回来了”。他的团队将摒弃美国处理外交的“旧思维和不变的习惯”,翻过特朗普追求的“美国优先”以及单边主义,准备“再次主导全球舞台”。并承诺将与美国盟友合作,回归国际组织。

他一再强调,美国将“再次坐到首席位置”,准备领导世界,而不是从世界中退出。白宫在面对对手时,一定会站起来为“美国的价值观”挺身而出。 

简单说,拜登政府仍然奉行“大美国主义”,继续当国际警察,我武维扬,把世界视为其禁脔!

美国回不去了

特朗普主政的4年,美国内外都失落。国内的疫情、贫富、种族、医保等等问题无解;政府钱袋空了,却只能印钞票填充。对外,白宫处处退群、诬陷对手、勒索盟友,把美国民主炸开了一个无底黑洞。

7400万人投票支持“望之不似人君”的特朗普,凸显了“沉默的螺旋”的辐射力。特朗普的信口民粹:“外国人偷了我们的东西,要制裁;都是别人的错,我才是真理”,有如魔咒般的,在盎格鲁萨克森族群中发酵、外溢,衍生为脑袋只长一根筋的美国“群体迷思”。“群体迷思”成为拜登新政的拦路虎,把美国人困在弱智的“同温层”内。美国亟需的,是雄才大略的国家队队长,带领民众破蛹而出。

美国的问题根深蒂固,对内对外,方方面面,都被过度的膨胀所害。美国真正的病因在于政府入不敷出,缺钱,使政府说话不管用了。特朗普其实是冰山的一角,和以往总统不同的,是他高分贝、嚣张,有如魔咒,把馅都掏了出来!

拜登要重建被特朗普破坏殆尽的国际关系,回复彼此的信任,谈何容易;况且,拜登仍然一再强调,要“再次坐到首席位置”、要“再次主导全球舞台”!有人听从吗:答案很肯定:美国回不去了!

反应

 

名家专栏

贺锦丽下象棋 特朗普下跳棋/Project Syndicate##

作者:肯尼斯·罗格夫

无论是副总统贺锦丽还是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赢得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这一结果无疑都将对美国的政治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但由于特朗普对政策缺乏兴趣,而贺锦丽竞选团队又在努力转移人们对乔·拜登执政期间食品价格上涨的关注,因此大选结果会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还不好说。

到目前为止金融市场对大选基本保持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或许是因为投资者认为贺锦丽和特朗普都无法确保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从而限制了他们制定有意义立法的能力。由于民调和博彩市场都预测大选结果将异常接近,因此有理由认为政治僵局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民主党大获全胜的几率正在增加,而投资者最好对此予以关注。

自从拜登结束竞逐连任、贺锦丽开始崛起以来,共和党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特朗普——似乎在下跳棋,而民主党人则在下国际象棋。虽然共和党内不乏敏锐的战略家,但该党领导人要么无视他们的建议,要么缺乏去足够的关注去予以落实。

赢取公众注意力

相比之下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却异常严谨,贺锦丽基本上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参加任何没有预先安排的活动,唯一的例外是她和竞选伙伴蒂姆·沃尔茨与一位极其赞同她的CNN记者进行了座谈以争取支持。事实证明贺锦丽的这一策略非常有效,她在精心准备的演讲中展现出了自身魅力和能量,并在首次接受采访时轻松顶住了压力。而主宰新闻圈十年的特朗普则发现自己已被边缘化,只能想方设法夺回公众的注意力。

如果民主党赢得白宫,守住参议院,并重夺众议院,贺锦丽就能颁布全面的经济改革。倘若能撤销参议院的阻挠议事程序规则(正如民主党人曾多次誓言的那样),那她的政府即使在微弱多数的情况下也能冲破共和党的抵制。

虽然这一策略无疑会为共和党人最终再度掌权时采取同样的手段埋下伏笔,从而可能导致长期动荡,但民主党领导层似乎对此并不感到担忧。

增税解决长期债务

尽管如此,获得行政和立法部门的控制权将使贺锦丽和民主党至少能够部分解决美国的赤字问题(预计2024年将达到1.9兆美元),以及通过急需的增税措施来解决长期债务问题。

贺锦丽已经提议提高对富人和企业的税收以便在未来十年内创造5兆美元新收入,但如果要在不增加赤字或不违背不对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者增税承诺的情况下实施其雄心勃勃的进步计划也是极不容易的。

虽然贺锦丽说她希望为特朗普和过去十年美国政治的“翻页”,但估计也不太清楚书的下一章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特朗普也提出了增税建议,不过是以普遍征收10%进口关税和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的形式实现的。鉴于2023年美国进口的商品价值超过3兆美元,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关税在征税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很常见。

赤字难减

但尽管特朗普声称的方案与贺锦丽相反,但他提议的关税——虽然从技术上讲是对国外企业征收的——最终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承受更高物价以及大多数成本。此外其他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采取报复行动,从而进一步推高进口商品的成本。

特朗普和贺锦丽似乎都对减少赤字不感兴趣。贺锦丽的经济方案包含几项代价高昂的措施,比如恢复拜登政府的儿童税收抵免政策,为首次购房者提供补贴等。

考虑到贺锦丽作为加州进步民主党人的背景,人们怀疑她的支出议程最终将远远超出这些初步建议。

特朗普则承诺为所有人减税,发誓不仅要让低收入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福利免税,还要给富人减税,因为后者承担的税率更高因此应当受益最大。这种做法当然是鲁莽的。

美联储政策

在美联储问题上两位候选人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贺锦丽承诺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不过她很可能会任命一些倾向于保持低利率的鸽派官员,甚至不惜冒着通胀上升的风险。

特朗普则建议总统应当在美联储的讨论中拥有“发言权”——这就让人回到了央行自治之前的时代。同时考虑到特朗普垄断对话的倾向,人们不禁要问其他人是否真的有机会发言。

理想的情况是双方都不会在11月大选中获得执行其意志的权力。

但如果有一方最终控制了白宫和参众两院,那么民主党的可能性要比共和党大得多。

尽管贺锦丽的任何胜利都将有利于美国的灵魂,但它对经济的意义却远非如此明朗。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