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百日新政马股投不信任票/林志斌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执政百日有余,表现是否让人满意,站在不同政治立场,大家都有各自的解读;但资本市场给出的答案很直观,新政府表现并不好。

今年至今,富时隆综合指数下跌了5.60%,是全球表现最糟糕的股票市场之一。

这和马股在百日之前,以一波大涨潮来迎接安华上任,有着天壤之别。

宏观经济大方向模糊

固然,新政府在应对通胀,解决老百姓生计问题上下了不少苦工,升斗小民在平日生活上或多或少可以感觉得到;但是在宏观经济的调度上,并未让人看到清晰的大方向。

像一个月前公布的新政府财政预算案,毫无惊喜,要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具体如何减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所以大家才会恣意地猜测,消费税GST又要回来了。

看看臃肿的行政开销,政府也没有说明要怎么节流;开源方面,现有税务政策的小修小补,帮助也极其有限。那似乎只有消费税,才能解决财务问题了。

面对经济危机反应慢

除了经济政策上未让人看到具体大方向,政府在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方面,反应也显得非常迟缓。

美国的硅谷银行于本月10日倒闭之后,市场对这家美国第16大银行爆雷,会否冲击全球金融系统感到极度不安,远在大洋彼岸的许多国家,包括韩国、香港、新加坡,甚至科威特的政府当局或金融监管机构,都很快地发表声明,安抚国内金融市场情绪。

而我国当局的回应,显得缓慢又不到位。

最早给出回应的是经济部长拉菲兹,但他的回应仅停留在,我国企业未有在硅谷银行存款,所以本地企业不会受到冲击。

然而,比起存户的存款是否还安全的微观问题,人们更加担心的是,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会不会引发更广泛的金融系统性危机;一旦全球金融系统流动性枯竭,我国的金融系统是否会面对更大的风险;而政府对于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否准备了什么应对措施。

尤其是在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放缓,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很可能陷入萎缩的情况下,我国依然对今年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充满信心;若全球金融危机在意料之外爆发,我们的增长前景,是不是要蒙尘,这都是市场迫切想要了解的。

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向来谨小慎微的国家银行,则是迟至上周四(16日),也就是硅谷银行事件爆发了一周之后,才回应了媒体对本地金融系统是否面对冲击的提问,向市场派发定心丸。

国家银行选择谨慎的态度,固然有其道理;但市场给的反应往往就是那么血淋淋,马股今年表现糟糕,说明了市场的态度。

当然,对于新政府而言,也许首要任务是稳定老百姓,而不是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是在强大的反对党无时无刻的逼宫压力下,若团结政府只集中在救火,而无法勾绘出我国未来的大方向,最终又将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窘境,说了好多年的经济改革、经济转型,始终还是幻影。

反应

 

言论

比特币真是财富密码?/林志斌

这段时间,身边出现越来越多“比特币投资者”,原因也很简单,在历经两年低潮之后,如今的比特币已经重振雄风,挑战着10万美元大关。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骄傲地晒出收益截图;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市场,把比特币当成了人生的财富密码。但这真的是一条“包赚”的道路吗?

回看比特币的历史,这条路径是如此充满既视感。2017年年底,比特币从不到1000美元涨到接近2万美元,当时所有参与到这场盛宴的人都觉得,这是一场永远不会停的狂欢。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比特币就暴跌至3000美元附近。那些追高入场的投资者,可说是血流成河。

2021年的剧情同样熟悉。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6万美元,但接下来迎来的却是大幅回调,最低跌到1万5000美元左右。这个投资战场,再一次横尸遍野。

如今,比特币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情绪再一次被点燃。这样的环境下,历史的教训,很容易一而再地被抛掷脑后。

当然,并不是说比特币这种价值“虚无”的加密货币不值得投资。

加密货币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内在价值,市场上还在激烈争论着。

但我以为,要进入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者往往需要提高审慎,部署好策略,而不是在市场情绪最热的时候,才一股脑地冲进去。

投资的策略本来就有很多种,这无论在比特币,还是其他资产投资都一样。能从中赚钱的,从来都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依赖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操作。

长期投资者胜利

像比特币今天的高光时刻,本身就是长期投资者的胜利。在一片质疑声中,他们悄悄部署,默默持有,如今自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耐得起长期投资的寂寞,要当一个短期投资者在上涨的行情中分一杯羹也不是不行。但这类投资者能成功,靠的绝不是一时兴起、盲目冲进市场,而是拥有明确的止盈止损策略。

然而对于很多最近才出现的所谓“比特币投资者”,最容易成为“被割的韭菜”。

这些跟风投资者,没有明确的投资策略,只是被市场的狂热情绪所感染,只会看涨,却忽略了下跌的风险。

而最终,这场比特币的狂欢,始终是属于那些有勇又有谋的投资者。而那些缺乏策略、只靠一腔热血冲进场的人,往往很可能再一次成为韭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