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粤港澳大湾区的聚焦考量(上)/翁诗杰

随着世界产业供应链的日趋区域化、在地化和数字化,“一带一路'”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是无可避免的。以中国不同地域省市的产能和优势,精准的匹配全球不同地区目标国的建设需求, 应非难事。

同理,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它的深耕聚焦必须针对性的目标导向。当前可供锁定的聚焦分別是以地域、产业和合作群体为考量导向。

【地域聚焦】疫情影响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布局全球,支点地域和沿线节点国当然不少。随着疫情爆发,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影响着国际秩序的蜕变,曾经浓墨重彩的支点地域不一定仍适宜作为疫后推进“一带一路”的重点;同样的,过去的非焦点地域,或许今非昔比,基于战略考量,一跃成为有待深耕细作的焦点地域也未尝不可。

以当前受疫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衡量,疫后仍具活力生机的市场,当推亚洲。在聚焦亚洲的当儿,中方要甄选重点的深耕地域,必须考虑的标准离不开战略的考量和外交关系的亲疏。以目前的形势看来,除了中国本土,境外东北亚的日韩两国,政治上备受美国的掌控,因此应该不会是首选。

南亚具有市场潜能的印度,碍于边境冲突导致中、印关系紧张,因此现阶段也还不是深耕之地。其他环印度洋的南亚国家,包括对华友好的巴基斯坦在内 ,其国内发展的需求,或许更能与中国其他省市的优势产能相互契合。

相对的,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体,尽管去年(2020年)疫情肆虐,东盟与华的贸易量却逆势增长,首次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进一步夯实了双方相互依存紧密的经贸关系。这对疫情后东盟的经济复苏尤为重要。

就地缘政治而言,这良好势头来的正是时候,恰好可作为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的献礼。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从而抵消美国就南海水域主权的争议而刻意凸显的矛盾。它在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蠢蠢欲动的势头中,更是树立了一块耀眼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的样板。

与此同时,目前在中国已启动的 “双循环” 经济发展新格局,其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势必会释放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动能。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将加大力度激活内需,为东盟及其他贸易伙伴创造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深化同东盟的合作也将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劲的助力,为维护国际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正面的作用。

其间,值得瞩目的中方外交表态是,前不久中国国务委员,也是中方资深的外交官杨洁篪曾明确表态中国高度重视东盟,将东盟的关系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并承诺中方会支持东盟设立抗疫基金和紧急医疗物资储备库,以及未来在疫苗研发和分配方面优先向东盟倾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可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性重要抓手。东盟作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首个进驻点,自然应该是今后深耕细作的焦点地域。

【产业聚焦】构建高新科技枢纽

‘一带一路’ 的布局,产业生态的重塑和洗牌似已无可避免。已初见端倪的,首推医用物资,尤其是个人防护装备和防控疫情的疫苗。由于经过疫情的教训,医用物资的重要性已提高到战略物资的高度。

全球个人防护装备的产业供应链,势必会重新布局。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政策胁迫和奖掖诱惑下,一些驻华的外资厂商外迁布点或无可避免,但同样的,中国也可挟其产能优势进驻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中外联手另辟新产业供应链的理想沃土。

至于其它管控大流行传染病的追踪系统,虽在西方国家或会引起侵犯私隐的争议,可它在发展中国家应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因此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科技可发展为中国下一波往外输出的重点。中方可借“技术转移”、“技术分享” 等方式广结善缘、促进友谊。一方面既可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又可兼得地缘政治红利。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普及,在中国已深植社会各阶层的移动支付,席卷全球重塑人类生活模式的日子应已到来。

这会是中国下一波推进“一带一路”的理想抓手。盘点现有的相关资源,中国名列前沿的数字化科技,且可辐射全球的抓手自是不缺。惟须省思的倒是其落地的模式。

值此新的发展阶段,单纯的为新产业、新抓手开拓海外市场或传统的“出海布点”,已逐渐不能因应当前的变局。发展中国家渴求开创本身产业供应链的意愿日益普遍,但本土产能的短板,却始终还是个障碍。纯外资的进驻,虽能因应市场需求于一时,但任何只重市场效益,吝于技术转移的落地模式,毕竟有其局限。由于东道国社会的“获得感”不强,这往往会成为当地民粹政治炒作议题的对象。

在这前提下,中方可考虑以新模式出击,把移动金融、云计算、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已日趋成熟的科技产能,按海外市场条件的成熟度,结合地缘,走向世界。已经进驻海外和准备‘出海’ 的中资企业应该以本身的科技优势为基础,结合东道国当地的产、学、研领域资源,打造出具有在地人文色彩的新产品。这将形成一种崭新的 “中国智造” ( powered by China )特色,引领友好的节点国科技向前迈进。

可以预期的是,新兴产业群将把大湾区综合构建成一个新的高新科技枢纽,以便辐射整个东盟,乃至全球一带一路的节点国。

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的项目抓手,并借“中国智造” 的模式,让中国的智慧产品在全球遍地开花。

平心而论,要落实“遍地开花”可不是空话,它讲求的是软实力。中国产能,配上中国智慧,若能以“中国智造”的形态惠泽友邦,让战略伙伴分沾光环、与有荣焉,相信这比任何形式的友好互动,更能融入东道国社会,进而为“民心相通” 添砖加瓦;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加分。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跨城基建路通财通 大湾区房市走出低迷

报道:王宇轩

中国房产市场整体处于徘徊期,但基础设施如“超级地铁”的开通,加上政府出台政策,为地方楼价提供支持,稀缺地段楼价升值潜力更大。

法拍房现在也被争抢?随着法槌的落下,一套起拍价只有228万7000元人民币(约148万令吉)的法拍房,竟然经过36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470万7000元人民币(约305万7056令吉)成交,算上税费,价格翻了一倍还多。这便是五中毗邻广州长隆万博区域拍卖成交的一套房。

现在能拍出这么好的价格,与最近开通的湾区大号地铁不无关系。有地产经纪介绍说:“这个区域的交通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有广州地铁二线、三线、七线和十八线,现在肇佛广莞惠城际这条超级地铁又要开通,不仅仅可以连接广州各区,更是串联起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房价已经超跌了。”

这套法拍房当初最高售价高达每平方公尺6万元人民币,现在已经跌到2万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为提振楼市,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不少政策,尤其是5月17日央行宣布降首付、调低住房贷款利率、北京召开房地产会议,让市场预期住宅楼市转暖。

房地产从业者对楼市转向充满期待,于是不放过市场上任何一个给购房者打气的机会。因此,在肇佛广莞惠城际开通之前,不少房地产经纪的自媒体号就把这条线路炒得火热,什么“超级地铁”、“广东一号地铁”、“湾区大号地铁”等称呼就被发明出来。

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泡沫破灭后的徘徊期,具有不稳定性,但基础配套设施已经跟上,对当地房价提供了一定支持,而如果是稀缺地段的好楼盘,就像前面说的广州长隆万博区域,房价就更有升值的潜力。

在广东省大力拓展基建的同时,当地主要房市正逐步复苏。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早于5月中的救房市新招出台前,深圳、广州两市在3至4月间的成交面积就分别达到每月近30万与60万平方公尺,并且是2月数字的两倍以上,同期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数字也是上升了约10%之多,反映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高。

激发购房需求

根据深圳房地产仲介协会的统计,5月6日至19日的客户委买量、二手房录得量分别较去年同期急增50%及30%以上,协会行业发展主任周衍任认为是新政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了消费者购房需求。

再者,房贷新政本身要求各地“因城施策”作出指导,但广东省仅于不足一星期内便迅速在珠海、汕头、佛山、肇庆等19个城市推行相关措施,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下限,成为全国范围内落实新政最早的地区之一,随即亦刺激了关联楼市回暖;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佛山、东莞于5月20日至26日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均涨超一成,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环比涨幅第二、三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与深圳,至今尚未真正执行房贷新政,但当地楼市已闻风而动、悄然回升,可以想见措施在当地落实后效果更大。

况且先前各地相继撤销限购令、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便利与推出商品房“以旧换新”,现在再考虑到大湾区即将竣工的各个跨城基建项目,以及对广东省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的憧憬,不少房地产业者与消费者对大湾区市场的前景自然表示看好。

近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还完成审批了首两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强调会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扫除过去几年对房企资金链断裂爆雷的忧虑,预料广东省的房市有望很快重返荣景。

城市化空间增房产投资

随着上海振兴房市的“沪九条”5月27日落地,楼市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当晚出现“售楼部不打烊”、连夜“下单”、收回折扣。

上海中原地产营业董事宋沪雄称:“昨晚让业务员把客户都联系了一遍,连夜出来看房的新客户、老客户都有,还有后续谘询到凌晨一点的客户。”

中国房市虽仍未完全摆脱恒大爆雷的阴影,但是长期仍然向好。

《日经新闻》日前报道,前中国人行行长周小川称,虽然房市下跌的速度比决策者预期的要快,但长远来看还是乐观,中国同时应参考学习花了很多年时间来应对房地产泡沫的日本等国的经验。

周小川指出,中国还有很多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城市化的空间还有很大,因此对于住房投资的需求会一直增加。

然而,大湾区的经验就证实了,只要路通财通,制造人口流动的条件,振兴楼市就有希望。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相关新闻:

大湾区深中通道 推动软硬对

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广东/邱立本

大湾区海陆空突破 城际地铁低空经济刺激房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