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糖税能否扭转健康危机?/骆雅蕙

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再次推出糖税政策,旨在遏制日益严重的糖尿病和肥胖问题。然而,自2019年糖税首次实施以来,国人的含糖饮料消费依旧旺盛,糖尿病患病率也未见下降。

糖税原本寄望以10仙的价格涨幅来调控消费,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政策成效不彰,既暴露出价格调控本身的局限性,也反映了其背后缺乏整体公共健康战略的掣肘。

如今,糖税政策再度提出,政府如果仍然局限于以税率调整作为单一手段,恐怕难以应对当前的健康挑战与社会呼声。

马来西亚的公共健康数据触目惊心,糖尿病和肥胖已成普遍现象。全国18.3%的成年人是糖尿病患者,几乎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

糖尿病、肥胖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饮食习惯、消费环境与生活方式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现行糖税虽然以调控价格为手段,但小幅度的价格上涨并不足以对国民的消费行为形成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10仙的增幅几乎无法改变他们对含糖饮料的依赖。

同时,市场上健康替代品的匮乏进一步削弱了糖税的实际效果,健康选择的匮乏让消费者的习惯难以撼动。

反观区域内的其他国家,菲律宾与新加坡的糖税政策成效显著。菲律宾实施的糖税不仅涵盖面广,且税率大幅提高,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价格压力,进而改变消费行为。

新加坡则通过营养标签和广告限制等多层次手段,全面提升公众对含糖饮料危害的认知,促成了健康消费观念的深度转变。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昭示,糖税的核心不应只在于价格调控,而应结合更为综合的政策设计,充分发挥其引导健康消费的功能。

对我国而言,政策制定者显然需要更具前瞻性地审视当前的糖税设计。

应引入健康警示标签

从短期调控到长期战略转型,糖税政策不仅应进一步提高税率,还应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强制引入“健康警示标签”,要求所有含糖饮料明确标示糖分含量及其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这样的标签不仅在视觉上对消费者产生冲击,还在心理层面塑造了公众对高糖饮品的认知。

同时,针对含糖饮料的广告宣传也应加强管制,尤其应禁止在青少年相关平台上投放广告,避免年轻一代受到不良消费观念的诱导。

这类措施不仅在消费习惯上产生持久影响,还能推动社会整体健康意识的提高,形成从政策到舆论、从市场到消费的一体化健康生态。

然而,糖税的使命远不止于调节消费行为。

在全球减碳目标愈发迫切的今天,糖税政策若能有效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与生产,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逐步推行的背景下,推动饮料行业走向低碳、低糖化发展既是马来西亚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的长期战略方向。

然而,要让糖税真正发挥作用,政策设计必须远超价格调整的层面。政府应合理利用糖税收入,尤其应加大对健康教育与糖尿病筛查的资金投入。

推广健康饮食知识

在社区和学校中推广健康饮食知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政策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也有助于构建全民健康的文化基础。

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杠杆撬动社会意识和行为的变化,而糖税的真正价值,也应体现在这一长远的社会效益中。

此外,推动饮料行业的创新转型同样是糖税成功的关键。政府应加强与行业的对话,通过激励措施促使企业加快低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只有当市场上涌现出更多具有价格竞争力且符合健康标准的替代品时,糖税的调控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否则,若企业对糖税反应迟缓,市场缺乏健康选择,消费者也难以在价格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糖税的初衷将难以实现。

糖税政策的意义,不应局限于简单的税收手段,而应是政府通过经济杠杆促使全民健康与永续生活的战略布局。

政策的落脚点必须从价格调节扩展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全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不仅是对国内公共健康危机的直接回应,更是马来西亚在全球气候行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预算案料聚焦6领域 惊喜还是惊吓?

独家报道:杨惠平、张康祺

2025年财政预算案进入倒数阶段,到底这次政府会带来什么政策呢?是惊喜还是惊吓?

对此,《南洋商报》采访了经济学家及税务专家,分享一些建议与看法。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我国若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本地企业投资和人才回流,以及强化和优化政策的执行层面。

6大焦点

1.房屋政策:可负担房屋、先租后买

2.燃油补贴:公布燃油针对性补贴细节

3.人才政策:会否再度调涨最低薪金

4.税收制度:出台罪恶税、糖税等

5.吸纳外资:柔新经济特区、创业激励

6.涓滴效应:让经济效益惠及中低群体

积极改革财政减赤降债
大马经济稳中求进

2025年财政预算案将于本周五(18日)提呈,财政部在之前的预算案前声明(Pre-Budget Statement)中确认将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减少赤字,以便永续地管理债务水平。

声明中也提到,2025年财政预算案将注重3个短期优先事项,以实现昌明经济,即“提高顶限”(Raising the Ceiling )、“提高门槛”(Raising the Floor),以及加强监管和公共服务。

在预算案来临前,《南洋商报》采访了两位知名经济学家与一名税务专家,分别是资深国际经济学家丹斯里沈联涛、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以及YYC超越集团税务执行总监周德谦,一同分享见解、预测与看点。

黄锦荣指出,如今我国经济增长表现相当亮眼,正可从平稳宏观经济,转向推动经济改革,此次预算案将配合政府推出的各种经济蓝图。

“若回看过去几年,受到疫情打击和疫情后复苏难题,预算案重点基本都离不开振兴经济。”

如今,与周边国家相比,大马较低的通胀率,经济快速增长,并且失业率处于低位,预计是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理想组合。

在这经济进入更稳定的阶段,他预计,接下来的财政预算案会聚焦在如何配合昌明经济, 或者是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等大方向。

同时, 配合财政责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承诺,进一步减少赤字,以及加强管理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

他补充,还有的另一个方向预计是聚焦在降低人民生活成本上,让人民对预算案更有实质的概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沈联涛则认为,我国经济需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加强竞争优势,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进一步增长。

众所周知,大马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但他直言,单靠石油、棕油等资源为主的传统行业,其实无法为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就如种植方面,尽管疫情后原棕油价格高涨,也没有推高股价,尤其在欧美以破环环境的言论下,投资者都选择趁高套利。”

看好科技旅游

对此,他认为,大马潜在的新增长动力,将是旅游业和科技行业,尤其是芯片制造方面。

沈联涛强调,我国需加强投资研发(R&D),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我们在这方面一直花得不够,每年R&D占GDP不到1%,低于新加坡和台湾的4.4%。这是因为我们资源很多,所以会有不用花太多的想法。”

然而他举例,如台湾、深圳这些城市起初都是依靠外资、跨国公司带进来的科技研发,之后才大量投资在培育人才与研发上,打造高技术的企业,走入良性的生态系统。这是我国还没做到的一点,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大量的人才来研发,是个不太良好的生态。因此,他认为关键在于政府要怎么鼓励本地公司研发,推动自创自立的产品和服务。

随着美国开启减息周期,再加上碰上美国总统大选年,全球经济似乎面临着新的变数。

对此,沈联涛认为无需太过担忧,他相信如今政客们都会专注于推动经济发展,而在这情况下,身为小国的我们,需要趁这时机加快改革的步伐。

他点出,对于一些大国,容易回避根本问题,就像是解决国债问题于它是更加复杂的。

“小国有小国的优势,虽然规模是没有办法跟大国比的,但优势在于灵活 ,所以改革应该得快,不能再慢吞吞。我常用这句英语,Either we are lunch or we eat lunch。”

此外,他还提到,如今东盟已然成为必争之地,尤其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其他国家也看见东盟的潜力。

在这情况下,他建议我国应着眼于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提升经济实力,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以及把握机遇,才能在全球动荡中保持稳定。

料不重启消费税

税务与国人息息相关,无论家庭或企业,税制可谓财政预算案的焦点议题。其中,尘封7年的消费税(GST),几乎每年提呈预算案前,都会引发是否重启的热烈讨论。

迄今为止,银河国际证券、摩根大通都认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掌舵的昌明团结政府,若要稳住国家财政、确保开源得宜,重启消费税绝对为必要考量的方案之一。

然而,日前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YYC超越集团税务执行总监周德谦却与银河、小摩唱反调,认为即将提呈的2025预算案,大概不会商议重启消费税的事宜。

“我个人认为,政府在此阶段应该尚未准备好重启(消费税),因为你看最近几年,政府出台一些新税制,其实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增加政府收入。”

GST更亲商透明

他认为,包括国人在内也未必准备就绪,毕竟消费税的代价是百物腾涨,不过在商言商,却是可取的亲商税制。

鉴于消费税制度透明,其实更受本地经商者青睐,且能让此类纳税户在纳税过程中,向当局申索经商税。因此,消费税对商家而言,也未必是加剧成本的负担。

谈及从商税户,周德谦预料,今年甫落实的电子发票,基于指南程序尚存不足,即将提呈的2025预算案或将出台更多完善的指引。

全球最低企业税率

另一项2025预算案值得关注,又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当属全球最低税率(GMT),我国应否随全球已落实的140国步伐,为企业税设置最低15%的税率下限呢?

“马来西亚现行的公司税(企业税)为24%,中小企业则按营收递进,首15万令吉征缴15%,逾15万令吉缴纳17%,营收逾60万的企业,就面临24%税率。”

周德谦认为,本地众多企业中,仍有些营收不及门槛,或者获得减免优惠,因此完全不必纳税。

然而,不在本地缴纳税款,或是纳税额不足15%的企业,仍可能在其出口市场面临课税,届时,我国政府就将“痛失”税金了。

预算案6焦点

《南洋商报》根据经济学家的意见,将预算案讨论的焦点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1 房屋政策

● 观念转变:政府应通过推动租房市场的规范和租户的权益,推动租房文化的普及,减轻购房压力,改变“拥房才能成家”的传统观念。

● 家庭债务:大马人不缺房屋,主要问题在于供房贷和家庭负债,建议政府帮助家庭缓解债务负担,也有利于政府采取更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变化。

● 可负担房屋政策:地点选择可能不佳,加上成本转嫁至其他类别房产,加重中等收入群体的购房负担。

● 先租后买:低薪仍是主因,政府应考虑“先租后买”计划,帮助家庭逐步实现买房。

2 提高企业能力

● 本地投资:虽然大马吸引大量外资,但本地中小企业参与度较低,导致国民感受不到经济增长的红利。政府应鼓励本地企业特别增加投资,以便更广泛的群体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 企业升级:外资虽带动工业发展,但本地企业在面对外资竞争时,缺乏资源和技术难以升级。预算案应着重于提高本地企业的能力和研发,帮助在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实现转型。

3 教育与人才

● 高教拨款:相比东盟国家,我国投资人才投入不低,最高曾达到GDP占比的6%。

● 人才外流严重:我国培养人才,但外流情况严重,外企通常提供更高的薪资,吸引了大量本地高端人才,导致本地企业面临困境。

● 最低薪资调整:有传从1500令吉增至1800令吉,若每年150令吉的涨幅,企业也无法支付,说明本身存在生产力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帮助企业加强竞争力。

● 促进人才回流: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提供优渥的研究和创业环境,以及具备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成功吸引了留学归国人才,如税务优惠、创业补助,以及鼓励科技创新举措。

4 燃油补贴与改革

● 补贴观点:补贴占总开销大约10%左右,相比公务员薪金和退休金的比例并不算高,回馈国民是合理的。

● 顾及受影响群体:针对性补贴省下的钱,若是分配到其他领域如教育和医疗,可能未能惠及受影响的群体。设立补贴改革的缓冲期,给予受影响群体适当的补偿,以减少改革带来的冲击。

● 环保目标:补贴改革应该服务于更大目标,例如2050年零排碳目标和绿色转型。需改善政策传达方式,以避免给国家形象有负面影响。

5 执行层面

● 补贴执行的挑战:理论上,针对性补贴更有效,但执行操作复杂、难以精准识别补贴对象等问题,中间可能涉及腐败、欺诈的状况,最需要的群体并没有获得最大的帮助。

● 现金补贴:较为简单且有效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帮助低收入群体。

● 数字化:一些高收入群体可能更了解如何钻官僚漏洞,反之基层和微型中小企业可能得不到很多利益,政府应用数字化或AI减少漏洞,让补贴机制到位。

6 经济改革

● 国民“无感”现象:尽管经济增长亮眼,大部分国民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业者,与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关系不大,且未必能在股市中受益,因此感受不到增长益处。

● 涓滴效应:经济结构上端的效应,未必能下沉到中低层群体,需要政府在很多政策上的推动,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 长期经济改革:外资的主导地位虽然推动了高端产业发展,但是仅依赖外资难以长久,大马必须通过推动本地企业投资和创新来弥补外资模式的局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