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好愿景悲哀现实/陈春福

一条高铁,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政府的决心与果断。

9月1日,中国出口印尼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由青岛运抵雅加达,并继续运往万隆开展现场编组调试和交付等工作。中国方面表示,其余10组列车也将在明年初前分批运到印尼。

从首都雅加达到印尼第四大城市万隆的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两国务实合作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高铁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旅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

目前,雅万高铁隧道全部贯通,正线开始铺轨,路基、桥梁、车站土建工程都已经完成超过90%。

2015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尼正式签署这项55亿美元的项目协议,次年1月,雅万高铁正式破土动工。6年后,印尼总统佐科满脸笑意,准备从雅加达风驰电掣,瞬间到达万隆。

要致富先开路

高铁是大投资,也不一定是赚钱的玩意,但高铁却让百姓的出行朝发夕至,再远已经不是距离。在中国,高铁的投资恐怕还没有几个路段能赚钱,但中国却勇往直前,要致富,先开路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中南半岛上的中寮铁路通车,寮国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去年12月开通营运至今年5月,中寮铁路客货运输增长态势良好,累计发送货物290万吨。第五个月货运量达110万吨,比第一个月增长5.5倍;发送旅客超过270万人次,中国内陆段238.8万人次、寮国段31.2万人次。跨境货物的累计发送,也覆盖泰国、缅甸、寮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扩展到电子、光伏、通信、汽车、鲜花等100多种。

泰国见猎心喜,副首相兼外长敦巴拉慕因奈4月初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提出“加快推进中泰铁路建设、助力泛亚铁路中线全面贯通”。

整个中南半岛,全力发展经济的国家都非常重视铁路的建设,铁路的快速联通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泛亚铁路贯通的目标,从当年的构想到未来的落实已经越来越近。

检视政府远见

马新双方在2013年同意共同兴建衔接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高速铁路,2016年12月签署双边协定,项目原定2018年动工,并于2026年底开始营运。2018年,马来西亚政权更替,高铁计划一波多折,2021年1月1日宣布终止,赔了新加坡3亿多令吉。

日本发展经济研究所透露,高铁每年可以为马来西亚经济贡献约63.8亿令吉,是新加坡的2.5倍。高铁计划也可带动依斯干达特区发展,为马来西亚半岛南部走廊赋予新的生命,并为吉隆坡终站的大马城计划,创造1400亿令吉的总发展价值。

马来西亚如果当时坐言起行,不长也不短的8年后,人民百姓今天也许正享受350公里的时速,90分钟之间从吉隆坡高高兴兴到狮城。

从希望到失望,政客并不为资源的消耗痛心或愧疚,还在继续忽悠人民百姓,腰斩了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高铁路段,再画一张从新加坡到泰国的大饼!

一个项目或计划的推行,是检视政府的决心与远见,是推断国家未来前途的走向。马来西亚人民百姓看到的政坛,除了贪污、滥权、欺骗以外,恐怕看不到一张政客的好嘴脸。

政治上的权势斗争没完没了,人民百姓的福祉不断被消耗,马来西亚很美好的愿景,最后可能落得是很悲哀的现实。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大基建时代结束了/安邦智库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于高过绝大部分国家。数据显示,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为8%,2008年上升至13%,2016年高达24%。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2年8%的占比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比例的2倍,2006年更提升到了将近5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就已位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应比例的95百分位以上;到2009年后,更是快速提升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相应占比的95百分位之上,之后仍然在持续攀升。

换句话说,在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

这说明,要减少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实在不容易。然而,今年中国中央当机立断地踩住基建投资,特别是地方基建的急刹车,不是因为已经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替代路径,而是因为恶劣的形势所迫。

地方债务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真的养不起这些大基建了。已有研究证明,中国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巨量的存量基建接下来要怎么办,这真是个大问题。

抑制冲动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抑制上马项目的冲动。今年以来,中国中央加强了项目审批程序,暂停了不符合要求的地铁、有轨电车、高铁等建设项目。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地铁建设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基本要求。今年,北京11号线二期缩短了里程,深圳14号线停止启动;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仍未受理。

具体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了89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上马大基建项目?

维修周期到

其次,基建的大维修周期已到来,涨价并不能解决大基建未来可持续营运的问题。近期,高铁涨价、国道重新开始收费都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轮高铁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铁动车大规模交付,如今这些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铁路维修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以上,但中国国内目前的维护费用只占到总投资的2%—3%,与发达国家存在10倍的差距,后续还需周期性的大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面临着已经到来的维修周期问题。根据该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不仅如此,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最先建设地铁的城市也面临着地铁维修周期的问题。

从基建过度建设和地方财政债务的关系来看,一些城市、特别中西部城市是举债建设,未来估计还要借贷维修营运。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