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个“教训”/许国伟
一句“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的领袖?”,形象地描述了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政治斗争。
这是卫生部前部长凯利及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主持的博客节目《出去一下》,访问马哈迪时精彩的对话。
马哈迪承认,2018年大选时为了推翻拿督斯里纳吉政府而选择利用民主行动党;如今,他别无选择下跟伊斯兰党合作,因为“当有目标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凯利问马哈迪,这种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算马基雅维利主义吗?
虽然马哈迪没有承认也没否认,但了解马哈迪政治斗争的人都知道,他像足《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所形容的政治领袖,集狮子与狐狸品质于一身。
这种政治领袖眼里,政治只是一场游戏,斗争中没有善恶对错,有的只是野心、阴谋、成王败寇。
互相利用达成目标
所以,马哈迪敢坦然地说,他当年就是利用行动党,也知道行动党一样要利用他来达成目标,推翻纳吉。
双方领袖都清楚,彼此是互相利用,当然也需要互相洗白和美化,消除彼此支持者心里的膈应。
除此之外,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双方领袖也会互相吹捧,互相抬举,你帮我我帮你,要达到互相换票的政治效果。
当年马哈迪和行动党是如此,如今马哈迪和伊党,还有行动党和巫统,其实都如此。
所以,这就给了大家两个“教训”。
第一个,别再轻易被政客包装好的话感动了。
政治领袖互相利用,各种赞扬溢美吹捧的话,小老百姓没必要当真,尤其说什么“XXX现在已经改变”,或者“XXX已经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这些话。
第二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领袖多的是。
政治领袖能彼此利用,看中的政治号召力和拥有的议席数目。
所以,是人民的支持,才给了政治领袖有议价的能力。没有人民的支持,政治领袖和政党,一分钱都不值。
只有权力没有人民
但是,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领袖眼里,只有权力而没有人民,当百姓是刍狗。
刍狗是什么?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古代的一种祭祀用品,祭祀结束就被丢弃,任人践踏。
以前是祭祀结束,现在是选举结束,同样的还是百姓为刍狗。
这是多年来马哈迪给大家上的课后,人们该铭记的两个“教训”。
招牌问题依法处理即可/许国伟
纯中文招牌的课题,再吵下去很可能不再是法规条例和商业操作的事,而是撩拨种族情绪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上个星期,在社媒贴文挑起商场的清一色中文招牌,说自己彷佛身处中国。
老人家这一声质疑,已经在撩拨种族情绪。本来老人家贴文碎碎念几句就算了,偏偏吉隆坡市政厅“神助攻”来取缔违例的招牌。
虽然当局事后说明,取缔行动跟敦马言论无关;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别说时间点这么巧合。
这除了让人错觉,敦马有“喊水会结冻”的影响力,也使到中文招牌课题如燎原之火,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同时,也让有心机的政治领袖,找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几年来,中国餐饮业在我国发展蓬勃,从传统菜系到新颖口味的中国餐馆,有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
本来,饮食文化是不同族群其中一个最好的交流方式。但是,如果凡事从种族主义入眼,观感就不同了。
他们不看中国餐馆带动的经济消费,就只看中国资本的入侵;不看中国餐饮带来的饮食变化,就只看中文霸权的问题。
因此必须警惕,不要让政治人物炒作这种狭隘思维,在国内形成21世纪的“新黄祸”论述。
“黄祸”,是19世纪欧洲极端种族主义者,利用人们广泛对黄种人(中囯人)的焦虑与恐惧,极力扩大渲染后制造的“假想敌”,来牟取政治目的。
如今不只巫青团长拿督阿克马,国盟的伊党和土团领袖更是落力炒作清一色中文招牌课题。
这不只是为了本身政治利益,或许国盟也想借这个课题,转移内部为争潜在首相人选的矛盾。
其实,清一色中文招牌的问题,不需折腾闹到这么大的,因为原本就可以依据法规处理。
隆市政厅已经说明,所有商店必须遵守1982年广告法令(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使用国文,也能使用任何语文,但国文文字必须处于显眼位置,字体必须大过其他语文。
隆市厅可低调处理
这风头火势下,隆市政厅可以低调地先通知招牌不符规定的商家,在一定期限内更改招牌,降低课题热度和冲击。
结果,执法单位是风风火火大张旗鼓的取缔,真是白送子弹给政客,给政客再炒作的机会。
这样的“神助攻”,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