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谁说“华人很有钱”/周若鹏

马哈迪医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显然不是事实。民主行动党刘天球抨击马哈迪,马华陈德钦抨击马哈迪,网民抨击马哈迪,我差点也想加入战围,不过我没有,因为我搞不懂一件事,为什么马哈迪会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说华人富有已是过时的刻板印象,各族皆有富人穷人,马哈迪不可能不知道,刘、陈说马哈迪炒作课题,又把设计华人为假想敌,以博取巫裔选民支持。这阵子马哈迪正和人民公正党闹矛盾,难道他为了巩固影响力,明知是假仍故意这么说,企图把自己包装成维护巫裔的斗士?

可是,他这么做不是在伤害支持他任相的行动党吗?巫裔选民人数众多,固然非常重要,但在这“落魄”时候得罪大力支持自己的华裔选民,不是很愚蠢吗?马哈迪老谋深算,能用的棋子很多,他可以批判贪腐,谴责后门夺权,说建设宏愿等等,实在没必要在此时捅这个蜂窝,叫网民群起蛰之。

对答原文近万字

或者更耐人寻味的问题应该是:媒体为什么要聚焦在这个论调上?

《亚洲时报》专访马哈迪,所谈内容必然广泛。我能找到的文字记录约三千余字,据报馆里的朋友透露,对答原文近万字。那么,为什么要专挑“华人很有钱”的言论放大处理呢?我们再问一个关键问题,马哈迪究竟有没有如此说过?

我所读的三千字记录,记者问马哈迪作为两届首相有何遗憾?我翻译马哈迪的那段回答,大约如此:“我的遗憾在于未能均分国家财富,这是我失败之处,各族之间财富悬殊还是很大……我们尚需努力,因为城镇之间、各州之间、各族之间还有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国家稳定。这些都是我尝试过的,没完全失败,但也不见得成功。有一点成功吧,但多数是失败的。”

这段话,我所读到的语气是怀有歉意的自责。

那么,为什么“华人很有钱”会从旁杀出呢?

只要“标题”说华人怎样怎样,就会挑动网民那根敏感的神经,胡乱谩骂,疯狂分享,带来流量。政治人物只要看到这样的“标题”,就可以大义凛然地发表伟伦反驳,网上又热闹起来。

我重复在强调“标题”两字。有些黑手知道许多人( 包括政治人物)都只看标题就急着反应,不经深思,不深究真相。

这是谁设的陷阱?有心还是无意?我只能希望,主动跳进去的人,别太多就好。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