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遏制网络语言暴力泛滥/周若鹏

"要跳楼就跳啦,不要多多pattern!”这是某位网民在网红轻生事件底下的留言,发这类霸凌文字的绝对不止一人。不是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吗?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

为什么这些网民说得出这样的话?他们没“说”,打字罢了。

人在某些特情况下会突然“判若两人”。你身边可有这样的亲友,平常文质彬彬的,开起车来却像电影《狂暴之路》,稍不顺心就飙粗话,好像随时会举起方向盘锁就下车开打。可是一下车,他仿佛经过时光之门,又回到文明世界了。

“社交距离”在冠病疫情中变成大家一再强调的关键词,但这是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日常和他人互动本就会保持距离,这距离是个人的安全区,依关系亲疏、国情文化而稍有不同。若有人侵入这个空间,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以美国人来说,一般上人与人之间保持三尺;日本人也许因为人口密集,习惯靠近些。在聚会中如有初见面的美国人和日本人,你也许会看到日本人一直靠近,美国人一直退避。

据《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约翰·格雷博士所说,这私人空间的需要在汽车中会伸展成90尺,我想一大原因是因为速度。有人无预警地入侵私人空间,就会惹人生气。生气归生气,我们会怎样反应呢?

汽车历史不过百余年,是人类生活中相对新的东西。挡风玻璃和金属隔离外界,和其他司机没直接互动。平常在社交场合我们会压抑情绪,但在车内的安全空间里,加上驾驶的压力,我们可能会放任地宣泄情绪。若愤怒无法遏制而随着司机走出车厢,就可能发生路霸暴力事件了。

网霸横行虚拟空间

网霸也一样。屏幕就是挡风镜,在虚拟空间中匿名,把社交距离无限拉远,所有行为没有即时的社交反馈,个人情绪便完全没必要过滤。于是我们就看见语言暴力泛滥,慨叹现代人怎么了。

没怎么了。以恻隐之心说人性本善,我觉得片面了些。世上每个物种都需要繁衍族类,这是内建在基因里的,我们会帮助同类,或多或少是天生的。人类也有原始欲望,人性善恶掺杂,恶的部分若没有社会规则牵制,就会显露出来,网络世界就是个这么个难以管制的新兴空间,让我们看到那些大量本来压抑着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现象,我并未因此对人性失望。

“要跳楼就跳啦,多多pattern!”打这段文字的人如果身在现场,和众人一起看着一个女生或将坠楼惨死,无论对方是何身分,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可能在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但他不会说出口,还会尽快掩埋恶念,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甚不可取。

离开网络,这世界还是很正常的。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