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泰高铁,真有必要?/黄子诚

近日有消息指出,政府正在研究一条衔接柔佛到槟城或泰国曼谷的高铁新路线,虽然这还处于早期评估阶段,但不难让人联想到早前胎死腹中的隆新高铁计划。唯这项计划似乎将会避开新加坡,反而是北上衔接泰国首都。

高铁是高成本投资,而其回酬率其实也没有其光鲜亮丽的外表好看。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维持高铁运作上,都是亏损连连。

贵为中国骄傲的高铁项目,也是连年亏损。如果无法维持稳定的高载客量,这样庞大的投资项目不止将成为白象计划,更会是政府开销的无底洞。

显然的,曼谷到柔佛,就算把可能途经的槟城和吉隆坡也包括在内,相信还是很难达到理想载客量。

不仅如此,这项计划还把新加坡排除在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所能带来的乘客量可想而知。所以如果真的要建,那新加坡将会是容易纳入,而且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站。以宏观角度出发,如果要在东南亚兴建高铁,新加坡因着其地理位置虽然可能是最后一站,但肯定会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一站。

没了新加坡,整个高铁项目,即使只求收支平衡,都是极度困难的事。

大马无论是与泰国或是新加坡之间的高铁,最大的竞争者绝对是航空业。无论是曼谷,吉隆坡还是新加坡,各个城市的国际机场都是区域航空枢纽。而点对点衔接这3座城市的航班更是几乎每一两个小时就有一趟。而成熟的区域廉价航空生态,更是可以以价格完胜价格昂贵的高铁。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铁如果建成,要如何吸引乘客,将会是一大挑战。

提升现有铁路设备

与其大费周章兴建高铁,政府更应该做的,是提升现有铁路的设备。

大马现阶段需要的,是国内城镇之间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可以做到这点,将不止可以拉近距离,更可以改变许多二三线城镇的命运。南北大道的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溢出效益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远远超越政府开始时做的投资。而有效率的铁路网,肯定也能够发挥相同效应。

国际链接,无论是对吉隆坡,或者是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发展的关键一步。做不到这点,这些城市就永远无法走向国际,向世界招手。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兴建高铁,政府更应该着重发展航空业。与其把精力放在如何新建高铁衔接曼谷或新加坡,倒不如好好地投资,把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让马来西亚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

所以马泰高铁,真的有必要吗?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大基建时代结束了/安邦智库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于高过绝大部分国家。数据显示,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为8%,2008年上升至13%,2016年高达24%。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2年8%的占比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比例的2倍,2006年更提升到了将近5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就已位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应比例的95百分位以上;到2009年后,更是快速提升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相应占比的95百分位之上,之后仍然在持续攀升。

换句话说,在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

这说明,要减少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实在不容易。然而,今年中国中央当机立断地踩住基建投资,特别是地方基建的急刹车,不是因为已经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替代路径,而是因为恶劣的形势所迫。

地方债务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真的养不起这些大基建了。已有研究证明,中国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巨量的存量基建接下来要怎么办,这真是个大问题。

抑制冲动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抑制上马项目的冲动。今年以来,中国中央加强了项目审批程序,暂停了不符合要求的地铁、有轨电车、高铁等建设项目。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地铁建设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基本要求。今年,北京11号线二期缩短了里程,深圳14号线停止启动;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仍未受理。

具体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了89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上马大基建项目?

维修周期到

其次,基建的大维修周期已到来,涨价并不能解决大基建未来可持续营运的问题。近期,高铁涨价、国道重新开始收费都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轮高铁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铁动车大规模交付,如今这些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铁路维修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以上,但中国国内目前的维护费用只占到总投资的2%—3%,与发达国家存在10倍的差距,后续还需周期性的大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面临着已经到来的维修周期问题。根据该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不仅如此,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最先建设地铁的城市也面临着地铁维修周期的问题。

从基建过度建设和地方财政债务的关系来看,一些城市、特别中西部城市是举债建设,未来估计还要借贷维修营运。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