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高铁侠过招/沈小珍

在“高铁出口”、“高铁外交”的年代,中日博弈的主战场,转到了有高铁项目的国家。

2017年是我国独立60周年,也是马日建交60周年,走过一甲子,两国将以一系列文化活动欢庆丰收60载,同时展望未来、致力深化各领域合作。前几天,日本驻马大使馆参赞折笠弘维在接受报社专访时,话题离不开当前的热门课题——隆新高铁项目的竞标。



日本新干线的优势是零意外率、准时到点,而中国高铁则拥有价格优势。针对中日两国竞争的优势,折笠弘维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部车子是你的,开车的人也是你,我们只是提供了可行的路线,你要选择哪条路,最终由你决定。”

说项之人攸关成败

高铁之争,比速度、比成本、比安全。对政府来说,乘客体验和贷款偿还期是主要的两大考量因素。既然是“高铁外交”,前来说项的人也攸关成败。

在广袤天地,高铁动辙奔赴千百里,然而就算疾如风,若没有“高铁侠”开路,高铁万万走不出国门。

近年来,日本和中国不但在东南亚国家如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竞标,也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争取高铁建设项目。李克强自上任中国国务院总理以来,到海外官访多个国家时,不忘推销中国高铁,因此赢得“中国最牛推销员”和“高铁侠”的美誉。高铁俨然是“中国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



其实“高铁侠”的称号,源自于中国观众诟病的一部山寨动画。2008年,中国广电总局规定晚间某个时段只可播映国产动画,于是造就了一大批仿《蜡笔小新》、《口袋精灵》(Pokemon)等日本动画的国产作品,《高铁侠》更被揭发是一格一格抄自日本动画《电光快车侠》而广受争议,最终被腰斩。

期盼竞标公平透明

当年模仿日本动画、学习日本高铁技术的中国,时至今日,在科技各领域崛起,软实力雄厚,晋升高铁大国,足以跟日本在国际间较劲。有实力的不怕竞争,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在商言商,有较多优势的就占有先机。

隆新高铁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公开在国际招标,在有意竞标的国家当中,中日的角力最受瞩目。中国有“高铁侠”总理李克强,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1月中旬在东京接待我国首相纳吉时,不断将“新干线”挂在嘴边。对中日高铁侠来说,公平而透明的竞标,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隆新高铁最终花落谁家,半路会不会杀出个程咬金,且拭目以待。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大基建时代结束了/安邦智库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于高过绝大部分国家。数据显示,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为8%,2008年上升至13%,2016年高达24%。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2年8%的占比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比例的2倍,2006年更提升到了将近5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就已位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应比例的95百分位以上;到2009年后,更是快速提升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相应占比的95百分位之上,之后仍然在持续攀升。

换句话说,在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

这说明,要减少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实在不容易。然而,今年中国中央当机立断地踩住基建投资,特别是地方基建的急刹车,不是因为已经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替代路径,而是因为恶劣的形势所迫。

地方债务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真的养不起这些大基建了。已有研究证明,中国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巨量的存量基建接下来要怎么办,这真是个大问题。

抑制冲动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抑制上马项目的冲动。今年以来,中国中央加强了项目审批程序,暂停了不符合要求的地铁、有轨电车、高铁等建设项目。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地铁建设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基本要求。今年,北京11号线二期缩短了里程,深圳14号线停止启动;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仍未受理。

具体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了89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上马大基建项目?

维修周期到

其次,基建的大维修周期已到来,涨价并不能解决大基建未来可持续营运的问题。近期,高铁涨价、国道重新开始收费都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轮高铁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铁动车大规模交付,如今这些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铁路维修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以上,但中国国内目前的维护费用只占到总投资的2%—3%,与发达国家存在10倍的差距,后续还需周期性的大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面临着已经到来的维修周期问题。根据该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不仅如此,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最先建设地铁的城市也面临着地铁维修周期的问题。

从基建过度建设和地方财政债务的关系来看,一些城市、特别中西部城市是举债建设,未来估计还要借贷维修营运。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