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升”日快乐 跌跌不“羞”/麦传球

笔者刚刚在本周庆祝生日,忽然联想到大多数散户,只有在整体股市或其持股上升的日子才会快乐。反之,在股市或其持股价格下跌不止时,就会闷闷不乐,甚至感到羞愧。

最近,美中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局面好像来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作为小型股市的散户,当市场行情看跌时,大马人能做些什么?我们只能逆来顺受,离开市场,还是祈祷?



在过去,我们只能以低买高卖在股市赚钱。但现在,我们能够使用期货合约来对冲我们的持股,也不必再受制于低买高卖的传统投资模式了。

期货合约有三种主要用途,即投机、套利(arbitrage),和对冲(hedge)。

1.投机

尽管套利是发明期货合约的最初目的,然而,投机却是交易期货最受欢迎的用途。



投机者根据他们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做多(long)或做空(short)期货。一般来说,如果他们认为价格会上涨,他们会做多,如果他们认为价格会下跌,他们会做空。

当他们的入场价格和收盘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异为正时,他们就会获利。相反的,他们就赔钱了。

2.套利

期货套利是一种无风险的交易技术,交易者可以在没有面对任何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利润。这意味着无论交易资产的价格上涨或下跌,你都将获利。

期货套利交易是利用交易资产和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定价差异来获利。事实上,从交易资产上创造的每一个衍生产品,不时都会被错误定价,而套利者利用这种微小的定价差异,来获取无风险利润。

事实上,基础资产及其衍生产品之间的定价关系,通过这些套利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而保持公平。没有他们,衍生品的价格与其相关资产的实际价值,将会被严重的错误定价。

每当发生错误定价时,套利交易员会在基础资产的实际价值被严重的错误定价前将其套利(获得小额的无风险利润),从而创造一个更公平有效的衍生品市场。

3.对冲(套期保值)

期货对冲是买卖两方在特定时间內,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的合约安排。公司或个人使用期货合同的主要原因,是要抵消并限制其资产面对市场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与指数相关,那么,你可以通过出售指数期货来对冲以便保护你的投资组合。

例子:

你的投资组合为9万令吉。你对市场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担心下两个月市场可能会下跌。

你有两个选择:

1)清算所有未平仓头寸,投资短期债券或国库券,然后在两个月后才重新设立头寸。

2)使用期货来对冲你的投资组合。

●假设富时隆综指2018年9月期货为1800。每个指数点价值是50令吉。因此,富时大马吉隆坡综合指数期货(FKLI)名义价值(notional value)为9万令吉(1合约= 1800点x 50令吉)

●假设投资组合β值(Beta)# 为1.0,表示隆综指变化时,投资组合价值会以相同的百分率变化。

现在我们计算对冲比率(需要卖出多少期货合约):

●指数上涨1%,期货变动为900令吉(1% x RM 90,000 投资组合价值 = RM900)

●对冲比率 = 投资组合价值变动 / 期货的利润 = RM900/RM900 = 1个期货合约

假设目前:投资组合价值9万令吉,隆综指是1800点。

例子1):如果隆综指上升10%至1980,投资组合的价值也上升10%至9万9000令吉

a)投资组合利润= RM9,000

b)期货损失=(1800 -1980)x 1个合约 x RM50 = – RM9,000

对冲净值 = a)- b)= RM0。

例子2):如果隆综指下跌至1700,投资组合的价值将下降至8万5000令吉

a)投资组合损失 = RM5,000

b)期货利润=(1800 – 1700)x 1个合约 x RM50 = 5,000令吉

对冲净值= a)- b)= RM0。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意识到,在我们使用期货对冲我们的投资组合后,无论市场走势如何,我们投资组合的净值将被锁定或对冲在9万令吉。换一种说法,市场风险被消除了。

只在开放交易时高兴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真的需要等到70岁以上才能视每一天都是我们的生日吗?

因此,如果你知道如何使用期货作为对冲工具,你不需要等待持股的价格上升的日子才能感到快乐,或者在价格下跌时感到羞愧。

相反的,你只会在市场开放交易时感到高兴,而当市场因周末休息或假期休息时感到失落。

你想每天庆祝生日快乐吗?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