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渣辉”化嘲笑为商标/陈行鸿
“大家好,我是渣渣辉”,相信张家辉的粉丝们对这句话一点都不陌生。这是张家辉因普通话发音不准而被嘲笑,可是如今他却能化嘲笑为商机。
最近国内外媒体都在报道张家辉已注册“渣渣辉”为商标,而且多达四十多项商标申请,几乎所有类别都注册。网民们都称赞张家辉好有知识产权意识。
●商标注册了须使用
虽然如此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在法律技术层面上,还是有许多需要留意的地方。
一项商标注册了必须使用在相应的商品或服务,不然将面临被取消注册的风险。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法律,包括中国。已注册的商标超过三年没使用,是可以被取消注册。
有些国家,比如美国、菲律宾等都要求商标拥有人,每隔几年提交使用证明来维持商标注册的有效性。
“渣渣辉”的商标注册横跨多个没关联的类别,其中还包括炸药、催泪弹。“渣渣辉”是否用得上那么多类别,我们还得观察。
●一类别不涵盖全部
“渣渣辉”的商标申请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可是,这不一定能有效囊括商场上所有的商品或服务。因为申请一个类别,不代表那个类别里所有的商品,都能包括在商标注册里。
在提交申请前,申请人必须把商标涵盖的商品或服务,清楚列明在申请书。这些商品或服务的列表就是商标的保护范围。
如果别人在同一个类别申请一样的商标,而商品或商标的属性不接近,还是有可能被允许的。
比如说第35类,这是一项牵涉范围很广的服务类别,涉及零售业、会计业、商业咨询、广告业、批发、进出口等等。
一般企业涉足其中一项行业,应该很少跨越其他行业。因此,说申请第35类要涵盖该类别的所有服务,这是挺困难的。
虽然说不能涵盖类别里的所有商品,但在策略上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取得平衡。可以把所有使用中的商品和服务尽数列入申请书,再加上一些迟点打算售卖的商品。但这点必须小心计划和取舍,不能加入太多,免得商标局提出质问。
有些国家也限制商品数量,比如超过十项商品就会额外收费,这将直接影响商标注册的成本。
●个人或公司名下
商标注册是可以被个人或企业拥有。每个人的商业策略不同,这点必须小心策划。
张家辉是名人,“渣渣辉”的商标申请注册在他个人名下,这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所有人都必须借鉴。
如果商标是由公司的股东合力构思的,当然是注册在公司名下比较公平和妥当。
此外,如果计划利用特许经营模式扩张业务,或者后期打算引入更多投资者,商标注册在公司名下会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帮助提高特许经营的收入和招收投资额。
●名人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渣渣辉”在注册商标前,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知名度。许多国家也有法律保护知名商标,一旦符合特定条件,即使没有注册,也可以对侵权者采取法律行动。
因此,投机份子若想在“渣渣辉”的商标注册里寻找漏洞占便宜,还是得三思。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供分享及参考并非正式法律意见。读者可依据自身情况再咨询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士。
7740万出售豪宅 张家辉“明赚实亏”

张家辉两度夺得香港金像影帝,演技备受肯定,他亦凭着实力,从出身木屋区到如今进驻豪宅。(图取自香港01)
(香港22日讯)影帝张家辉近日放售香港中半山嘉慧园一个4房单位,该单位曾于2020年中以2亿港元(约1.14亿令吉)放售,惟2023年5月突然封盘不卖;据知近日叫价再降至1.35亿港元(约7740万令吉),仅较张家辉7年前买入价高400万港元(约229万令吉),但扣除相关费用后,亦将“明赚实亏”离场。
据香港媒体报道,该单位实用面积3366平方尺,张家辉于2017年楼市正处于高峰期时,以1.31亿港元(约7512万令吉)买入,随着近年楼市持续跌势,嘉慧园的楼价亦持续下滑。
嘉慧园名人住客众多,包括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家族,以及恒生银行创办人何添家族等。

嘉慧园名人住客众多,包括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家族。(图取自香港01)
出身木屋区
据《香港01》报道,现年59岁的张家辉出身于单亲家庭,从小父母离异,他于石硖尾的木屋区出生和成长。
张家辉曾多次买卖豪宅,包括于2007年时,以2300万港元(约1318万令吉)购入贝沙湾单位,并于2011年以3560万港元(约2040万令吉)转售;于2009年以2923万港元(约1676万令吉)购入跑马地豪宅逸庐一个高层单位,早年自住,直至2017年以约5800万港元(约3326万令吉)透过公司股权转让方式售出,持货11年账面赚约2900万港元(约1663万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