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上市不是终极目标/拿督刘明

春节期间和友人吃饭,他说他真的忍无可忍,身边好多朋友都兴致勃勃大谈上市,连那些“十划没有一撇”的初创公司也大言不惭要上市,上市有那么容易吗?

大马上市公司有1000家左右,包括主板、创业板,以及“杰出企业加速平台”(LEAP)。



我不是财经专家,对上市条件和规格不熟悉。而我也过了织梦的冲动年龄,不会动辄就梦想把公司挂牌上市,但凭我多年的生意经验和还算交游广阔的人脉,也大约了解上市的难易优劣。

在金融科技出现前,一家企业要做大和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除了和银行贷款,上市几乎是唯一途径。

所以当时大家都说银行业是铁饭碗,福利好、工资高,银行职员几乎都是终身职,羡煞众人!

以前上市是何等神圣之事,交易所把关非常严格,能把事业搞到上市简直是光宗耀祖。可是后来金融市场陆续开放,有了第二交易板,政府把上市资格和条件大幅度降低。

后来大马交易所仿效美国那斯达克成立创业板让高科技公司更容易向公众融资,也不需要盈利纪录,于是上市就渐渐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挂牌其实不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共享经济兴起,只要你有一个独特创新的概念,就有很多所谓的天使投资人愿意给你机会,撒钱培养你成为独角兽,希望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但因为坊间有太多失败案例,现在独角兽也不易为,大马好像来去只有Grab这家算成功的创业故事。

总的来说,金融市场跟以前比较还算宽松和多了很多管道,无形中造就了很多对融资和上市一知半解的人,以为把握了路演技巧,就能轻轻松松讨得投资人欢心,把花花绿绿的钞票双手奉上。

其实那些专业投资人并不是笨蛋,他们对投资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募资上市筹的是公众资金,政府还是非常严格谨慎的。

所以要挂牌上市,无论国内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ursa Malaysia Bull企业要挂牌上市,无论国内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监管要求严格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非常挑剔,它必须有前瞻性、最好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强而有力的品牌形象或独特的生意模式。

朋友家族拥有几家餐厅和廉价酒店,税后盈利也有好几百万。他们想利用资金市场把生意做强做大,也顺便套现一些现金以防万一。

谁知道监管单位说酒店业是夕阳行业,竞争激烈难以突破而拒绝接受,除非生意模式像印度酒店独角兽OYO 。

交易所对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品行素质也有一定的标准。

我一位几年前在新加坡上市的朋友,因为一时疏忽忘了缴付交通罚单搞到上市计划受阻,结果延后了半年。

另一位朋友花了上千万港元打算在香港上市,一切就绪后呈上最新财报,却因业绩大幅下滑,香港证监会只抛下一句话:回去把业绩做好再来!

很多公司为了上市而付出几百万的税务和前期费用,却在最后关头因为不够“性感“,上市资格被驳回,搞到现金流周转不灵!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那些辅导企业上市的顾问公司说起上市好像轻而易举,但执行起来却一波三折,因为证监会对所有文件、账目审计制度甚至生意模式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要求和看法。

小企业也能发光

一位刚刚在LEAP成功上市的朋友说,证监会诸公的态度其实就是把你当老千办,怕你前脚上市后脚走人,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道出了监管单位的顾虑重重,所以总是严正以待!

创业板和LEAP虽说不需要盈利纪录,但实际情况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金融机构愿意为你提供担保 。

也有朋友对我说有点后悔把公司上市,因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被严格监督,不能再像以往一样独断独行,压力山大!

当然这是见人见智的问题,很多年前我就认识一位上市公司老板在3年规定限期后立马卖掉公司套现,他说那种感觉真的是“无官一身轻!“

公司能够挂牌上市,绝对是企业人的一大成就,这是非常值得嘉许和赞扬的。

但上市也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和途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上市这虚伪的光环而乱了方寸迷失自己。

伟大的企业,不一定是庞然大物;小而弥坚的公司,也能伟大耀眼!

所以马云说将来的模范企业必是小而美!更何况上市真的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我还是那句话:快是要慢慢来的!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