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抗疫战并非小心眼竞争/沈联涛、肖耿

全球正处于战争之中。敌人有韧性、无情、不可预测,也不区分种族、国籍、意识形态、或财富。



从普通工人到英国首相和王储,它已经杀死了2万6000多人,感染人数达56万之多。敌人导致经济停顿、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并迫使数亿人被困在自己的家中。而且敌人绝不退缩。

与常规战争不同,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大流行不是选择、也不是竞争。无法达成停火,也不可能签署条约。而且,由于没有已知的疫苗或有效的治疗方法,全球几乎没有与之作战的武器。

在找到更有效的武器之前,恢复和平(或至少避免系统性崩溃)的唯一方法,是启动全政府、全社会、及全球的抗疫统一战线。

当务之急是确保前线不被压倒。正如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所提示,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法是尽早并严格执行社会隔离策略:让人与人彼此远离,以减慢病毒传播速度。

其目的是将陡峭且指数级上升的“传染病大流行峰值曲线”压扁,使得严重病例不会超过医疗系统的负荷极限。



遗憾的是,扁平化“传染病大流行峰值曲线”并没有在首战之地武汉发生。由于当局最初并没有充分理解冠病的病理及潜能,后来不得不恶补失去的抗疫时间,而这些延误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总死亡人数。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意大利,导致其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死亡人数已经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封城隔离的行动对于保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但却给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须紧急实施封城隔离

教训很明确:政府必须紧急实施封城隔离措施。中国和意大利后来都这样做了,而中国抗疫效果更好,其中有中国人口更年轻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隔离措施,包括建立新冠病毒重症医院和轻症方舱医院。

然而,封城隔离的行动对于保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但却给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封城隔离持续的时间越长,大规模失业、供给与需求崩溃、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考虑到由零利率或负利率支撑的全球资产泡沫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基于“低库存即时供应”的全球经济可能无法面对两个月以上的封城隔离。这个担心导致了金融市场的 “明斯基时刻”:投资者开始恐慌性抛售,导致繁荣变崩溃、及泡沫破灭。

西方股市已经暴跌。在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即使最近有点反弹,但其表现很可能成为上世纪初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月份。

设法恢复生产和消费

尽管迄今为止,中国的股市没有暴跌,挺住了封城隔离的冲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之前已经遭受了与美国的贸易战冲击,大量财富在冠病爆发前已经被摧毁。

2020年前两个月,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按年下降13.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5%;零售总额下降20.5%。而在2019年12月,这三个经济变量都分别增长了6.9%、5.4%、和8%。

教训很明显:虽然封城隔离是必要的,但之后恢复生产和消费的强有力措施也很重要。在短期内,这需要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是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是有限度的。

美联储迅速采取降息举措,并承诺注资数万亿美元的行动也未能阻止股市下跌。财政措施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确实,当美国国会批准了史无前例的2兆美元(约8.3兆令吉)的经济稳定方案后,其中包括直接支付给纳税人的现金、失业救济金、以及用于帮助企业的5000亿美元(约2.15兆令吉)拨款,美国股市停止了暴跌。

封城时间长冲击大

但是,如果封城隔离的时间太长,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大多数工人和企业的现金储备是有限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有44%的美国就业者拿低薪或时薪。

2019年美联储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美国成年人无法用现金、储蓄、或信用卡支付意外的400美元(约1720令吉)消费,因为他们无法在短期内偿还哪怕是不大的一笔意外费用。

2017年,欧盟人口的22.4%(1.128亿人)有风险生活在可能陷入贫穷或不被社会包容的家庭中。这些人无法承受其家庭收入的长期中断。

而且,由于其中许多人的职位是无法通过远程在家工作完成,长时间的封城隔离将逼得他们走投无路。

实际上,家庭收入中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许多雇主在无法开业的情况下将无法继续向其雇员付工资。 

摩根银行估计了一些行业的缓冲现金拥有量中位数:餐厅为16天、零售商店为19天、所有小型企业为27天、高科技服务为33天、房地产为47天。

2470万人恐失业

国际劳工组织(I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预测,冠病将减少530万至2470万工作机会,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了2200万。

仅在美国,上周就有330万人申请了失业救济,这比高盛估计的225万多出三分之一。

现实是,没有理由期望冠病会迅速而彻底地结束。

根据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即使感染人数很快达到峰值,之后的疫情小规模复发也需要反复实施封城隔离,直到我们能够开发、测试、制造、并广泛分发有效的疫苗为止,而此过程至少需要12-18个月。

在此期间,全球唯一有希望可以抵消抗疫时刻的周期性经济停顿及其严重后果的策略就是合作。

这既包括协调各国经济政策,也包括抗疫知识、经验、和数据的自由交换与共享。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前坚持将冠病称为“中国病毒”,由此产生的愤怒可能将世界推向传统冲突,造成更多破坏和痛苦。

需全球联盟

像任何战争一样,与冠病之战将极大地伤害那些本已脆弱的人。除非各国能够摆脱破坏性的民族主义和小心眼的竞争,并展开建设性的合作,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将在生命健康和经济上遭受苦难。

像传统战争一样,传染病大流行不在乎谁对(right),而是关乎谁还能生存(left)。我们需要全球联盟来战胜冠病。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晋升高收入国2难关/黄锦荣

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延续上一季超5%的速度,让首九个月的经济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了近5.2%。

以此看来,今年全年经济增长要重返5%的增长轨迹,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说重返,那是因为在疫情以前的二十年里,除了全球大衰退年,我国经济都以此速度前行。虽然疫情之后,经济增长在2022年曾有过8.7%的高速表现,但那更多是霎时光辉而非常态,至于2021年及2023年的表现实属差劲。

5%增长率并非特出

乍看之下,5%增长率并非特出,尤其是了解到我国经济增长率,在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入世贸以后出现了结构性拐点,从原来的年均9%跌落至5%,5%更像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而非令人骄傲的表现。

但此回的5%,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来当下的经济规模比起2002年第一次写下5%时的有将近3倍之大,船身虽然变大变重,但速度不减,这表示如今的经济潜力可要比当年强大得多。

二来增长的基础更为广泛,各领域齐张,商业投资更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商业投资正是经济于未来可不可以持速增长,收入是不是能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

也许最重要的,莫过于5%系我国在未来四年内能否晋升为高收入国的两大难关之一。

门槛年均拉高2.54%

根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发的衡量,我国2023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万1970美元。

假设今年经济增长达5%,令吉兑美元也微增1%,而人口则年均增长1.5%的话,那么今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将涨至1万2509美元,离2024年高收入国的1万3845美元或以上的标准,可算是最后一里路。

但门槛并非静止不变,却是以平均2.54%的速度往上拉高。如果接着下来每一年的实质GDP都能保持5%的扩张速度,且其他条件也保持不变的话,那么2028的人均国民总收入预期可达1万4917美元,有望初次跨栏,虽然成功几率不大,但2029年估计就能顺势晋升。

可想而知,一旦失去5%,高收入国的目标也将是2030年以后的事了。

外汇政策自由化

相较于5%经济增长,维持令吉每年微升1%也许是更为棘手的前提,而且按令吉过去的表现,那也实在欠缺说服力。

特朗普胜选至今,令吉转弱,即便美联储降息也无济于事。接着下来美国经济事态的发展,也将是令吉升值难以摆脱的阻力,毕竟关税和大规模遣返所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以及因减税及监管松绑预期而不断走高的美股和美债收益率,皆有让美联储停缓降息及美元走强的驱动力。

话虽如此,令吉也非穷途末路,关键是要持续强化市场,尤其是资本及金融市场对令吉的需求。唯有强化本地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参与,方能扩大令吉的国际需求,提高令吉的交易量,深化令吉的流动性,而令吉才有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条件。

换句话说,有序的外汇政策自由化,是晋升高收入国路上绝不能避开的途径。

日前,国行宣布允许多边开发银行及合格的非居民发展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令吉债券,并向大马企业提供令吉融资,那无疑是迈开正确的一步,因为此举可引来更多的国际债券投资者,刺激对令吉的需求。

此路一通,日后参与令吉融资的金融机构名单可进一步扩大,甚至令吉融资选项也可进一步放松,包括允许国际注册公司前来马股挂牌上市。

而外汇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打破令吉兑换管制,促进流通,让令吉的需求从境内扩散至境外,以便令吉能充分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所谓的高收入国,其意义就在于因收入增长及币值挺升而成就的高购买力,两者缺一不可。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