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新政府满月 股市仍阵痛/麦传球

我们的新政府于5月10日诞生,如今已满月。

在短短的1个月内,在忙于组建新政府和执行属于选举宣言一部分的政府政策的同时,新政府也发现了许多与前朝政府有关的丑闻,腐败和其他不符合良好政纲的弊端,真的是所谓的“日日新鲜锅锅甘”。



最近常听到很多人说,我国政府所公布的文告和正在进行的调查,过程和内容引人入胜的程度,比起很多香港的连续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追看报章上的新闻,特别是国家新闻,而且很多人见面都讨伦国家大事。一夜变天的大马把很多人的政治冷感病都医治好了。

有些人甚至变成政治狂热分子,在他们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讨论很多国家的问题。很多人都突然成为政治和国家政策方面的专家。

外国基金继续抛售本土股票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新政府的政纲或能力缺乏信心

施政渐有成果

这1个月,为了解决国家财务和其它紧迫的民生问题,首相和部长们每天都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们日夜奋战,优先把国家的问题放在自己和家庭的利益之上。



经过政府各单位的同心戮力之下,我们已可以看到一些显着的成果。

同时,人们主动的发起向国家捐款的慈善活动,要与国家同甘共苦的面对债务的挑战,希望能尽一点的绵力以帮助国家减轻由前朝政府腐败政纲造成的债务负担。

根据一篇报纸文章,1位宝莱坞制片人计划开拍一部以敦马哈迪医生凯旋归来,重作冯妇担任大马第七任首相为题材的电影,将他描绘成反腐败运动的救星。

这部片名为“大马的救世主——马哈迪”的电影将关注政治阴谋,以及他如何运用政治策略、智慧和22年的首相经验,在反腐败平台上,领导原本的反对党夺取政权和成立新政府。对许多人来说,马哈迪是一种精神、力量、意志和坚韧的奇迹。

外资撤出马股3大原因

以上的种种情况显示,新政府是走上正轨的,因其政策得到了本国人民和外国人的赞赏。这应该能为股市做出积极的推动力,但为什么外资仍然继续在股市上出售我们的股票而引至投资者遭受到股价波动的阵痛?

基本上,外国基金继续抛售本土股票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新政府的政纲或能力缺乏信心,而是有以下的3种原因:

1. 防患未萌,以退为进

在新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星期,由于政治风险和其他政策的不确定性,外资先出售一部分的股票,然后等政府稳定下来和有更明确的政纲后,他们才会再次投资。

面对不确定性风险,暂时离场可以避险又可以积累更多的现金和有更多的时间来从长计议。

2. “糕“潮迭起 ,壮士断腕

现在, 众所周知,政府发现越来越多的前朝政府和官联公司行政上的不当行为。我们的首相也当机立断的把一些大型发展项目取消,推迟或修改。当然,这会影响有关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和利润。

当基金经理意识到官联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是如此的不当/糟糕,并将会失去很多潜在的合同之后,他们立即快刀斩乱麻,继续出售一部分的股票以减少投资上的风险和未来的损失。

3. 衣锦还乡,顺水推舟

自特朗普于2017年1月上台以来,美国股市就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同时间东南亚股市外资的流出与美国股市上涨相吻合也不足为奇。实际上,投资基金总是流向能提供最佳风险调整回报(risk adjusted returns)的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7年9月,外国基金就已经开始在东南亚的股市净卖股票。

因此,自2018年1月以来,外国基金在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的基金仓位是净流出的。

至今年,外国基金在这四国(包括大马)的总净流出超过300亿令吉。然而,来自大马的资金外流仅占这4个国家总额的10%。

因此,大马股票市场的外资净流出不是一个孤立的情况,也不是完全由于新政府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反,部分原因是由于资金流回美国,以便获得较高的风险调整回报。

净卖程度少于泰印菲

尽管外国资金持续流出我国的股市,但是从年头至今为止,大马的外资净流出量仍然比起以上三国的低或低很多。

在2017年,外国资金流入我国的净额为103亿令吉,而从今年初至今的净流出量为30.03亿令吉。

因此,从2017年起,我们的股市仍然有70亿令吉的外资净流入额。

原本一个新政府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国家,以便为国民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但很不幸的,现任政府被迫用很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前政府的不当行为和丑闻。

我们的新政府只有1个月大。尽管它是由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保姆来照顾它的成长,但我们人民也需要耐心地和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

新政府正在尽全力挽回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让我们同心协力,出钱出力出意见,共同重建我们的国家吧。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