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散户思索之苑/麦传球
笔者上周刚从韩国济州岛旅行回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岛屿上,我们参观了一个据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盆景花园。
它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盆景花园,但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但只是令人赏心悦目和楚楚有致的各式盆景,还有很多“思索之苑”的苑主——成范永先生和所有游客分享的人生智慧。
他把自己50年心血,建立美丽花园的经历所领悟出来的生活智慧,放在几乎每一棵树或盆景边,作为植物描述的一部分。这犹如画龙点睛,使盆景看起来变得更加有活力了。
不但如此,他还把所经历的痛苦建立园艺经历,生动地写在他的一本书名为《草木人生——在痛苦中成熟》里。
无独有偶的,大多数成功的股票投资和交易者,都曾经走过痛苦的道路。
在犯了很多错误和学到了很多教训之后,才能变得成熟而能享受丰硕的成果。
投资者应择股而投
参观完花园和仔细阅读他的书后,我发现他的园艺智慧与我对股市交易和投资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
股票市场中有很多类型的股票,而树林中有许多类型的树木。
在树林里,树倒猢狲散。但很多时候,在股市里,股倒散户困,所谓的“住套房”了。
为什么当一棵树倒下时,猴子会逃跑掉,但是当股价下跌时,散户却继续地自愿被困在里面,希望股价能够至少回升到他们的买入价格?
难道,人类的思维不如猴子理性吗?为什么理性的人,一进了股市,都变成比较不理性了?
人类的思维也应该比动物理性。如果良禽择木而栖,我们的血汗钱也应择股而投,才能让我们投资了的钱更加努力地帮我们赚更多的钱。
树林中有不同类型的植物,由于受到光、水、温度和养分的影响,使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生长。
改变这4种中的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类似地,股票市场中也存有许多类型的股票。由于受到行业内的竞争、替代产品的威胁、管理团队的才干、赚幅、市场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整体经济前景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的股票价值以不同的速度增长。
一般上,园丁是不能揠苗助长地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或更高,因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尤其是盆景,它需要园丁悉心照顾好几年,才能展现出美丽的外观。

短期炒作 价值背离
相同的,在现实股市里,有些股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问题是很多时候,股价不是慢慢地上涨来对应公司内在价值的上涨。
在股市,很多时候,股票价格可以从公允价值上推或下调。
换句话说,股票发生了价格和价值背离的现象。
这种背离可能是因为短期的炒作而导致某些股票价格大涨,或是市场交投淡静而导致好股被放弃。
这两种情况在市场上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市场中的每个买方和卖方,都可以对价值进行非常具体的评估,从而对所涉及的股票计算出不同的估值和市价。
然而,我们不时见证市场中的股价操纵,庄家“揠苗助长”地把股价推高来吸引投机者。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只要树木吸收到水分和养分,它就会向上生长。同样的,当上市公司赚的钱越来越多,股票的价格就会越来越高。
树木不停地努力吸收水分和养分,变得越来越强壮,以便他们能够承受狂风暴雨的袭击。
优质股经得起考验
同样原因,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努力使公司变得更加强大,以抵御同行的竞争或准备好面对整体经济疲软的风险。
对于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而非管理团队的投资者,散户只能尽力选择和投资具有良好基础的公司,以抵御任何可能导致股价崩盘的危机。
在自然界,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在牛市期间,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会上涨,因此你将无法轻易识别真正优质的股票。
然而,在股市低迷或崩盘期间,你将能够识别出真正优质的股票,因为在市场不景气期间,只有真正优质的股票才会受到最小的影响。
换句话说,价格下跌相对较少,而且它们总是第一批从跌幅中恢复过来的。?
必要时狠心斩仓止损
古人云“树死留皮、人死留名”, 笔者道“股死留债”。
在森林,当树木死亡后,它将会继续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枯树将会成为微生物、菌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安乐窝。
在股市,当一只股亏钱而死亡时,他不仅不会对股票市场的整体增长做出贡献,而且还会让股东感到悲伤。
如果你想使树木保持健康和美丽,你必须为它修剪树枝,因为枯死了的树枝会防碍整体树木的生长。
类似的原则,当一个业务部门或子公司继续亏损时,管理团队应该关闭有问题的业务部门或子公司。这是为了允许财务和人力资源用于整个公司的连续发展,而不应该用来补贴亏钱的业务。
许多生病的树将会死亡,而许多继续亏损的公司也可能会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到时,公司的股东权益便会消失殆尽。
你家里的植物或股票是否生病了?你要斩草除根,重新来过,还是痴痴地等它重生?
你正确的心态将会帮助你种植健康的植物,或建立一个健康的投资组合。
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园丁,或悲伤的散户?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