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股市的高负衰/麦传球

平常生活中的高富帅,人人都喜爱。

然而,如果股市因为在高利率的环境,而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从利润变成负盈利,并最终导致国家的经济衰退,人人都会变得悲哀。



这是笔者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宇宙万物归宗,股市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当然,在我解释股票市场形成的核心原则之前,我先简要地解释“万物归宗”这个理论。

如果我们相信或接受“万物归宗”这个理论,我们会相信宇宙中的万物皆有来处。万物都是在宇宙的能量场不断产生变化之后,在大自然环境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之后,生命就被创造了。

“万物归宗”这个理论,对于很多人而言,会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宇宙知识基础,就很难领悟这个理论。

然而,股票市场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市场。



反映经济前景

基本上,股市是由上市公司的股票组成的。实际上,我们在股市上付钱买的不是股票本身,而是买上市公司赚取的每股收益。

股票本身是从收益中获得价值的,即销售额减去所有的成本。所以,如果公司没有利润,股票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市场和交易。

虽然股市的运行与经济指标是不完全同步的,但传统上,股市被视为国家经济的预测指标或睛雨表。

股价可能预测经济活动的理论包括股票价格估值模型,即表明股价反映了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简单来说,许多人认为,如果股市大幅下跌,这反映了未来的经济衰退。相反的,如果股市大幅上涨,则表明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良好。

这个理论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特别准确,因为由于股市指数都是由上市的大公司组成的。

我们可以说,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长或趋势将揭示市场的未来走向。通过查看他们的季度报告,你将会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利率是大多数企业都无法控制一个成本因素。

利息影响成本

当然,为了预测公司的每股盈利能力,我们必须考虑最基本的会计分录,以获得利润数字,即收入减去成本。

在股市,最小的元素是利润,而影响成本核算的最重要因素是利息的费用。所以,如果你想评估或预测股市的走向,最基本的方法是评估利率因素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由于股票价值是在我们对每股收益进行评估之后得到的,因此公司的总收入无法反映。

鉴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弹性的(意思是说如果价格变化很小时,需求量变化很大),我们可以假设大多数企业在销售成本较高时无法提高销售价格或收取更高的费用。对于有许多替代品或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的产品或服务而言,情况往往如此。

公平有序才能永续

当然,所有企业都试图控制成本。然而,大多数企业都无法控制一个成本因素,即利率,因为它是国家控制的货币政策。基于此,通过密切监控加息,我们将更容易预测市场的前景。

由于美国道琼斯股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龙头市场,他的走向会影响到其他国家股市的走向。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美联储调节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和决定。

利率的水平和利差都可以为预测经济走向提供很好的信息。

提高利率成本对股价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分为4个阶段:

a. 利率水平慢慢增高,因而影响公司利润

b. 渐渐的,公司业绩会变得比较差

c. 股价本益比将会慢慢地增高

d. 由于每股收益下降,股价必须一直下跌才能维持合理的本益比。

作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指标,利差是领先经济指标指数的一分子。利差是通过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减去联邦基金利率得到的。

利差通常是正的,因为正常的债券收益率是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会降低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鼓励消费。而且,投资者会出售短期债券而购买长期债券,以对冲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

短期债券的抛售会降低债券价格而提高收益率,而购买长期债券会提高债券价格并降低收益率。渐渐的,利差从正会成为负的。

当我们同时看多个利率期间时,我们是看收益率曲线(Yield Curve)。他是指某一种产品的回报率(利率)和到期时间之间的关系。收益率曲线通常会有2种形状:

1. 正常的,即长期利率比短期的高,利差是正数。

2. 倒挂的(或者扁平的),即短期利率比长期的高,利差通常是负数。

总的来说,只有按照宇宙规律的正向发展,我们才能永存在宇宙中。不然的话,宇宙迟早会回归到物质的状态。

股市也是建立在同一个理论的基础上。

如果很多参与者没有遵循公平和有序市场的交易规则,市场就会崩溃。这不是一个理论,而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由于市场被不法的团体操纵和发生其他非法的事件,曾经有股票和衍生品市场被迫关闭或暂停一段时间,包括了大马市场。

因此,只有当大多数人在交易市场中遵循上市和交易规则时,市场才会继续繁荣和永续发展。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