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认沽权证以退为金/麦传球

认股权证,又名凭单(在香港俗称窝轮)是一种衍生产品。通过买入凭单,你可以获得一个在特定时段内,以预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种相关资产的权利。凭单的相关资产可以是股票、市场指数、货币、或商品等。

自1995年首次上市以来,结构性权证(Structured Warrants)在大马已经有23年的历史了。也逐渐见证了新结构性权证的推出,如一篮子认股权证,指数认股权证,交易所指数基金认股权证等等,来满足投资者对于新产品的需求。



虽然这种衍生品在大马股市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一直等到2009年8月3日,有关当局才允许结构性认沽权证(Put Warrants)的发行和上市。

在2015年和过去三个月的股市,我们目睹了一个的共同点。

这两个期间的股市波动较大而且处于下降趋势。因此,在股市认沽权证成为经验丰富交易者的首选。

为了股市新人的利益,在谈论结构性认股权证之前,我将由公司认股权证开始阐述。

公司认股权证(Company Warrants)



公司认股权证是由公司本身发行的证券化衍生产品。持有人被赋予权利(而非责任),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购买新的普通股。换句话说,权证的购买人或持有者有权利,但无责任行使其权利来转换为普通股。

这类似于你购买汽车保险后,当你发生车祸时,你可以用汽车保险来付你的汽车修理费用(这是你的权利,而非有责任一定要索赔保险)或用你自己的钱修理你的汽车。

认股权证有满期日(高达10年),如果在满期日仍没有被行使,认股权证将会届满而丧失价值。行使权利时,持有人需要以现金来认购新股。这将会冲淡公司的现有股本。

大马交易所结构性认股权证(Structured Warrants)

结构性认股权证是由第三者,例如有资格的股票行,投资银行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和公司认股权证一样,持有人被赋予权利(而非责任),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购买/出售相关资产。

但是,结构性认股权证到期时是以现金进行交收的,而不是将其转化为股票或其他资产。

在大马股市,大部分的结构性凭单有效期是由6个月至1年不等。

结构性认股权证是可以发行于单一或一篮子股票、某股票指数、货币、交易所买卖基金、指数商品及期货合约等。

结构性权证种类

1. 认购权证:持有人可在特定期间以约定价格买入标的股票或其他资产

2. 认沽权证:持有人可在特定期间以约定价格卖出标的股票或其他资产

价值分两部分

1. 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2. 时间值 (Time Value)

时间值会因时间的逝去而每天减少,越接近期限时,时间值耗损的速度会越快,一直至期满日变0为止。

优点

1. 成本较直接买相关资产低,有以小博大的效果

2. 因此,交易成本和佣金也相应的减少

3. 最大损失的金额只限于买权证的成本

4. 具有杠杆效应。与购买母股相比,赢钱时,使用相同的资金购买结构性权证将获得更多的利润。

5. 发行商有委任造市商(Liquidity Provider/Market Maker),

为有关结构性权证提供主动报价,以改善在市场的流通量

缺点

1. 较高的波动性/风险

2. 有固定的产品寿命/期限,期满后一文不值

3. 没有股息

4. 具有杠杆效应。与购买母股相比,输钱时,使用相同的资金购买结构性权证将会损失更多的钱

5. 结构和运作都比股票复杂

6. 得面对额外的发行人信用风险

重点须知

1. 交投活跃的权证未必可取

2. 接近满期日而又极度价外的低价权证未必会随母股价格变动

3. 杠杆比率是随着母股价格的转变而改变的

4. 权证的价格经常受到短期市场的供求转变而变动

5. 具有负溢价(negative premium)的权证, 可能是基于市场暂时错误定价,即将到期权证,或母股价格可能被操纵造成的

6. 杠杆比率越高,不一定就越值得购买。而实际杠杆比率则更为客观的反映权证的价值。

实际杠杆比率 = 杠杆比率 × 对冲比率(Delta)

7. 不要尽信报章专栏、股票分析师,财经专家就权证提供的投资建议及买卖策略便贸贸然进场

基本上买卖结构性认股权证是在交易母股短期价格的预期走势。所以结构性权证只能用来作短期的交易。

正如所有其他衍生产品一样,高杠杆比率的结构性权证可以令你迅速获利,也可令你在短时间内大亏。而且它的性质及风险都相当复杂,所以并不适合股市新手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欲知更多结构性权证的资料,在此建议您浏览以下网站。一个是大马交易所的官方网站而另一个是股市里领先的结构性权证发行商。

1. https://www.bursamalaysia.com/cn/trade/our_products_services/equities/structured_warrants

2. https://www.malaysiawarrants.com.my/home

由于篇幅所限,我将于下一篇专栏中进一步讨论这个课题。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